经典中国·辉煌30年: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改革开放30年来,农民收入明显增加,农民生活水平发生历史性变化。

 

  农民年人均纯收入持续增长

  1978年开始的农村改革,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历史性转折点,不仅突破了传统体制的束缚,而且极大地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长。1978年至2007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134元增加到4140元,增加4000多元。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有力支撑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

  据有关专家分析,改革开放后农民收入增长的历程按照增长趋势可分为6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978年至1984年,是农民收入高速增长阶段。1978年底开始的农村改革,为农民收入增长带来了强大的动力,在短短的6年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133.57元增加到355.33元,增长2.66倍,年均递增17.71%。

  第二阶段为1985年至1990年,是农民收入在波动中缓慢增长阶段。此阶段农民收入波动非常明显,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1985年的397.6元增长到1990年的686.31元,扣除物价影响年均递增2.97%。

  第三阶段为1991年至1996年,是农民收入回升阶段。从1991年开始,尤其是1992年以后农村经济形势逐步好转,农民收入出现了强劲的回升趋势。1991年农民收入比1990年增长了2%,维持了上升态势。1992年农民收入走出了低速徘徊的势头,增速达5.9%。随后几年,农民收入继续稳步增长。

  第四阶段为1997年至2000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1997年农民收入实际增长4.6%。1998年增速为4.3%,1999年增速为3.8%,2000年收入增长速度为2.1%。

  第五阶段为2001年至2003年,是农民收入恢复性增长阶段。进入新世纪,农民收入实现了恢复性增长。200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366.4元,比上年增加113元,增长5%,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影响,实际增长4.2%,扭转了增幅连续4年下滑的局面,实现了恢复性增长。

  第六阶段为2004年至2007年,是农民收入稳定增长阶段。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农民收入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2004年至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量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连续4年超过300元;扣除价格因素,增幅实现了1985年以来首次连续4年超过6%。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40元,比上年实际增长9.5%;

  六大举措促进农民增收

  2008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528元,同比实际增长10.3%,预计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

  一是确立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现了生产制度的变迁,降低了管理成本,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热情,极大地解放了长期受到压抑的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民收入的高速增长。

  二是放开农产品市场。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把统购统销纳入改革议程,从农产品流通领域着手开始了农村市场化改革进程;1985年,中央决定,对粮食和棉花取消统购,改为合同订购,放开了猪、牛、羊、水果、水产品及蔬菜等农副产品,价格随行就市,实行市场调节。1999年,放开了棉花市场和价格。2004年全面放开了粮食市场和价格,实现粮食购销市场化和市场主体多元化。农产品价格的放开使农民从农业生产获得的收入明显增加。

  三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乡镇企业是继家庭联产承包之后我国农民的又一伟大创造,为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1978年至2006年,来自乡镇企业的从业人员工资水平逐步提高,由人均每年308元增加到8369元,乡镇企业工资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由8.2%提高到34.6%。乡镇企业已成为支持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

  四是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的自由流动逐渐恢复并日益活跃。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按照统一部署,积极组织开展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等工作。2004年至2007年,仅“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就培训农村劳动力1230万人,其中85%以上实现了转移就业。同时,不断加强对农民外出就业的服务,农民外出务工环境明显改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不断扩大。

  2007年,农村外出就业劳动力达1.26亿人,乡镇企业从业人员为1.5亿人,扣除重复计算部分,农民工达到2.26亿人。外出务工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源泉。

  五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党中央、国务院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力度之大前所未有。2003—2007年,中央财政“三农”投入达1.6万亿元,年均增长17.8%;取消了农业税、牧业税、农业特产税和屠宰税;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2008年“四补贴”达到1028亿元。

  六是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积极推进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并取得积极进展。

  努力建立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

  近年来,虽然农民收入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态势,但农民增收的基础仍比较薄弱,建立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需要多方形成合力,也需经过长期的努力。

  要建设现代农业,进一步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以确保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为目标,重点抓好“米袋子”和“菜篮子”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促进种粮农民增产增收。落实国家关于生猪、油料、奶牛生产的各项扶持政策,切实搞好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促进“菜篮子”产品稳定发展。

  要强化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切实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农业科技研发和应用。继续大力推动农业科技进村入户。认真组织好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积极发展多元化农业服务组织,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要加强和改善农产品市场调控,大力促进农民增收减支。继续完善主要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政策,使种粮农民能够获得较多利益。逐步理顺农产品价格,控制农资价格过快增长,努力稳定农业生产成本。

  要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着力构建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努力增加农民的劳务收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农民增收的外部条件。同时,要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环境。

  要继续深化农村改革,为农民增收减负提供体制保障。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增加农民的土地收益和财产性收入。加快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巩固税费改革成果,严防农民负担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