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大胜利闭幕,昨日十七届一中全会选举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由此,中华复兴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
十七大报告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对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等作出全面部署。接下来,对十七大精神的贯彻落实,将会掀起一个高潮。而仔细品味和实践十七大报告中的每一句话,都不会是简单的事———举例而言,即便是“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这样10个字,真要把全国的中小学生的沉重的书包的重量减轻下来,就不是轻而易举的,涉及素质教育、考试制度等一系列的体制性教育变革。
知易行难。实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目标,无疑需要付出几多汗水,而建立一套良好的体制机制做保障,也显得尤其重要。诚如再次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锦涛在会见中外记者时表示的,“要奋力地推进改革开放,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努力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
人们注意到,十七大报告有许多新的提法,这也意味着一些新的发展领域已经出现并被重视,同时还意味着这些领域需要改革那些不适合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以改革的精神建立起高效的、开放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比如,在民主政治建设上,要落实十七大报告提出的“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等目标,就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就需要通过拓宽各种渠道,使公民的表达权得到更充分地实现,从而达到及时监督和制约公共权力的目的。
再如,关于民生和社会保障,报告提出,要使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等等。
对这一精神的落实,有关部门和一些地方已经开始积极行动。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昨日表示,有关部门正抓紧研究探索低费率、广覆盖、可转移,并能与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相衔接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广东省则表示,下一步将马上着手“医药分离”制度改革,解决老百姓“看病贵”难题。
当然,这一切最终有赖于公共预算体制的建立。在这个方面,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如在预算制定前期发布《预算政策声明》,国家权力机关必须就整体预算案进行投票等。政府预算通过后,还要接受“不间断预算执行审核”,这既提高了公共资金根据预算使用的效率,也有效降低了腐败的可能性。非政府机构虽然不能直接参与预算制定,但可以充分利用法律保障的“话语权”,对政府预算提出建议和监督。
这几天媒体和公众用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中国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华社转引美国《时代》周刊的评论说,闭上眼睛想一下,可以想象出来:在经历了近百年的外族羞辱、入侵、战争以及难以名状的可怕事件后,中国人正准备拥抱那久盼的梦想,那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梦在,理想在;汗水在,成功就在。看重体制机制建设,是因为体制机制建设对于一个国家的治国方略,具有“国家支点”的重要作用。今日中国,正需要点点滴滴的制度建设。有了好的体制机制,落实十七大精神就会变为“愿为”、“能为”和“不敢不为”,这样,十七大确定的目标才能实现,民众的期待也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