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各高校的自主招生工作已尘埃落定。与往年相比,今年的自主招生呈现出若干新的亮色,主要体现在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考察。应当说,这是一种“绿色评价”的风向标!
所谓“绿色评价”,就是要改变单纯以学业成绩作为唯一标准的评价方式,更加全面地对学生学业水平状况和各校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引导学校为实现“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而努力。党和政府一向十分重视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和建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改进教育教学评价,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多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乐观向上、自主自立、努力成才。目前,“绿色评价”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如云南、北京等地近年来将高中“综合素质评价”计入考生电子档案,在统招录取、自主招生中作为高校录取的重要依据等等。
在高考改革的引领下,日常教育教学评价也在逐步发生着变化。一是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改变单纯以考试为手段、以分数为标准的学生评价方式,对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发展情况做出全面评价,对学生的发展优势和特长做出评价,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尤其是原创性思考能力做出评价;二是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全面评价每个学生发展进步的状况;三是形成多元评价主体,开展由政府、学校、家庭及社会各方面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四是改进评价方式,完善学生成长记录,建立科学的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绿色评价”也是当今教育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教育评价方式,高考同样是他们评价体系的风向标。比如在美国,高校招生一般采取综合评价的方法选拔人才,录取标准既体现文化素质又体现能力和特长。考生能否被录取,除看高考成绩外,其他入学条件同样很重要。有的学校宣称,录取与否,2/3是根据学生在中学9一11年级的表现,l/3是根据SAT成绩。其他入学条件还有高中所学课程及所得学分、中学平均成绩及排名、入学推荐信、面试、特殊才华及社区服务等等。
总之,只有高擎“绿色评价”的风向标,稳步推进高考制度的改革创新,使高考内容和形式更加灵活多样,才能真正推进素质教育,使更多的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