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一重要论述对于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这是我们党积极适应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着眼有效应对“四个考验”、抵御“四个危险”提出的新目标新要求,党员干部要带头实践、身体力行。
学习、服务、创新,大家不难理解,关键在于一个“型”字。何谓型?即一种相对固定的持久的形态,既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更是一种常态化。学习、服务、创新,三者具有内在一致性,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学习是基础,服务是目的,创新是动力,只有统一于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实践之中,才能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能力素质和决策水平。
勤于学习是基础。学习是执政兴国之基,是赢得发展、赢得未来的根本之道。习近平同志曾指出,读书学习是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精神境界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领导干部胜任工作的必然要求。在复杂多变的形势面前,没有一成不变的工作方法,没有普遍适用的发展经验。有效应对风险挑战,破解发展难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学习。领导干部只有培养高度的学习自觉,锻造学习的鲜明品格,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才能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因此,要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精神追求,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学习成为爱好和习惯。要善于挤时间学习,合理安排工作与生活,努力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要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努力把学习的成果转化为工作思路和措施,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时代在发展,历史在前进。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唯有加强学习,提高能力,才能抓住机遇,从容应对挑战和考验。
服务群众是根本。邓小平同志曾说过,领导就是服务。把服务群众作为根本目的,回答了“学习为了什么、创新为了什么”的问题。当前,有的同志不大注意群众的意愿、情绪和呼声;一些同志眼睛向上“看天气”、办公室里“找灵气”、不到基层“接地气”。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必须不断增强宗旨意识、提高服务意识,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怀着对人民群众的谦卑与敬意执政用权,以自己的一言一行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拥护和爱戴。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关键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注重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有利于群众的就干,不利于群众的就不干,绝不能干劳民伤财、违反群众意愿的事,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有没有做好群众工作,能不能做好群众工作,都不妨用人民利益这个试金石试一试。看一看,我们究竟是站在人民立场上,还是站在个人、少数人立场上说话办事?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还是代表一个人、某一部分人的利益?问一问,我们有没有对人民群众的真感情?有没有为人民谋利益?是不是为人民掌权用权?要立足岗位,饱含真情,尽责履职,无私奉献,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需我有所为,民有所难我有所帮。
开拓创新是动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我们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一个迫切需要创新的时代。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创新不仅是方法,而且是精神;不仅是要求,而且是责任。各级领导干部要将开拓创新作为一种领导责任履行,作为一种基本素质来培养,作为一种党性要求来坚持。要有自我超越的勇气,不断强化敢为人先的闯劲、不畏艰难的拼劲、百折不挠的韧劲、争先创优的干劲,在继承与创新、对上负责对下负责的有机统一中大胆探索实践。要有敢于突破的胆气,摆脱传统思维和习惯做法的束缚,不断用新的理论、新的观念、新的办法开拓各项工作新局面。要有不断攀登的锐气,以新的理论作指导,以新的观念作支撑,以新知识新技能作基础,不断培养创新思维,磨砺创新勇气,创造性地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