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仁宝驾鹤仙去,化为一缕轻烟,永远离开了他倾情一生的“天下第一村”,离开了深爱着他的华西人民。
人们哀悼这位老者,述说他的故事,追忆他的睿智,思念他的恩情,学习他的精神。可有人却喋喋不休,争论着这位老人的是与非、功与过。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些人所谓的争议,吴仁宝生前就作出了回答:“大家都觉得我吴仁宝了不起,但我自己觉得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因为吴仁宝我还有缺点。”而这些“缺点”,在全村总产值近500亿的事实面前,在华西人民幸福的笑脸上,在吴仁宝逝去后的哀思中,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不争论,埋头干。从成为华西村领路人的第一天开始,无论是“以粮为纲”的年代,还是市场经济时期,吴仁宝都瞄准一个目标,带领华西人民奔向共向富裕的道路。上世纪80年代初,外界对有关公与私、姓“社”还是姓“资”等问题争得面红耳赤的时候,华西选择不分田;当绝大多数中国农村还在为能否办厂争论不休的时候,华西村的家底已有100万元固定资产和100万元银行存款……“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村官”吴仁宝用实际行动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课。
实干成就传奇人生,不朽功绩是用坚定的理想信念支撑。吴仁宝生前面对记者“华西能否复制”的提问时,答道:“要看有没有能复制的人,这个人必须真正相信中国共产党,真正相信实事求是,真正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吴仁宝才能跨过条条沟壑,战胜种种挫折,创造性地“用形式主义对付官僚主义”,带领华西村取得一个个辉煌业绩。
坚定的理想信念塑造了高风亮节的品格。年轻时的吴仁宝总是事事示范,最累最苦的活自己带头干;一碗清汤面、一盘小青菜是他的一日三餐,方便面和茶叶蛋是他出差时的最爱;当村民家家户户都住进别墅之际,自己仍蜗居在70年代旧房中;即便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他讲的最多的是国事村事,对家人没有留下只言片语。“有福民先享,有难官先当”,吴仁宝用他的一生践行了自己的诺言,也由此赢得了万民信赖和敬仰。
生前的吴仁宝总是笑对各种争议,用实际行动阐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共产党人。逝去的吴仁宝可以安息,因为他的精神必将传承下去,他的事业必将后继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