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建设的公共资源探索

 

公共领域作为一个来自西方社会的重要理论概念,它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怎样的现实借鉴意义?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杨仁忠教授撰著的——《公共领域理论与和谐社会构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书则从政治哲学维度对此做出了独特的回答。

首先,该书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当下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矛盾冲突的有效解决为基点,深入研究了公共领域理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具有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从而为当今我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找寻到了新的社会公共资源。

其次,该书论证及其观点富有创新性。该书从五个方面论述了公共领域与和谐社会构建之间的内在关联:一是从公共领域的历史渊源、社会演变、现代社会发展以及当代公共领域理论的理论特征等方面对西方语境中的公共领域理论进行了论述;二是从公共领域概念的内涵特征、外延结构及其运行机制等方面对公共领域进行了政治哲学视域中的系统论证;三是从“和谐社会”的词源学分析、中西方文化中的和谐社会思想、马克思主义的和谐社会理论、中国共产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特征及其政治哲学解读等方面分析并论证了和谐社会构建中所蕴含的公共性意蕴;四是该书从民主政治基本内涵分析入手阐述了当代中国对民主政治追求的过程,并据此论证了民主政治建设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核心地位,并通过分析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民主政治建设提出的公共性要求,论述了公共领域理论对民主政治建设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五是从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和社会思想文化领域等方面分析了影响中国社会和谐的社会矛盾的基本状况、特征及其发展态势,并以此为基础分析论证了公共领域在化解和调处当今中国经济领域、政治领域、社会思想文化领域的矛盾过程中能够发挥国家权力系统所难以发挥的独特作用。

再次,该书作者着重论述了公共领域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独特作用的运行机制。该书认为,公共领域作为一个介于国家权力领域和私人领域之间的社会中间结构、社会公共性资源,它能够在化解和处理当今中国经济领域、政治领域、社会领域、思想文化领域和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矛盾过程中发挥国家权力系统所难以发挥的独特作用。公共领域通过动用独立的个人、各种社团组织、社会运动力量以及各种传媒组织这种非强制性的社会力量,并通过社会舆论和公共性活动等机制对国家权力的行使施加影响,对利益集团的自利行为予以干预,从而起到了缓和、调解和解决社会矛盾冲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