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社会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等单位主办的“社会学与中国社会建设暨陆学艺学术思想研讨会”日前在北京举行。与会者高度评价了陆学艺的学术思想,讨论了当前中国社会学研究的重点问题。

与会者指出,陆学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取得了许多基于扎实调研、富有理论创见的研究成果,赢得了国内外学界的广泛赞誉,为我国社会学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三农”研究领域,陆学艺认为,解决好“三农”问题,归根到底要解决好农民问题,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在中国社会变迁和社会建设领域,他的研究始终紧跟实践步伐。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他深入考察农村社会分化和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把当时的中国农民划分为8个阶层,受到国家有关部门重视。上世纪90年代末,他全方位研究社会变迁、社会流动、社会公平等问题,发表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进入21世纪,他提出中国的社会建设就是要建设社会现代化,其核心是在不断改善民生的同时加快调整社会结构。作为一位有国际影响的社会学家,陆学艺始终主张并大力倡导发展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社会学,在社会学中国化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与会者认为,社会学者应继承陆学艺的学术思想和严谨学风,加强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特别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在社会学研究方面,与会者提出,社会学发展中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现代社会学研究怎么和我国学术传统接续起来,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更好地融合起来。一些社会学者对西方社会学了解不少、很重视,但对中国学术传统不了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够自信。如果研究的东西不接地气,路子就会越走越窄。因此,社会学研究必须以社会学中国化为己任,坚持正确方法,增强问题意识。

在社会结构方面,与会者认为,目前我国的分配结构呈金字塔形,中等收入者偏少。形成以中等收入者为主的橄榄形结构,应特别重视大学毕业生、白领、个体户和中小工商业经营者、技术工人这4个群体。最近10年来,技术工人在社会人群中的占比略有下降,须引起高度重视。应提高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加强教育和培训。比如,对进城农民进行培训,使他们成为技术工人。

在社会建设和管理方面,与会者认为,有效的社会管理需要采取综合性手段,需要政府、社会组织、个人和家庭共同努力。当前,社会管理面临亟待破解的两大课题:一是包括流动人口在内的实有人口的服务管理,二是虚拟社会的服务管理。解决这两大课题,必须大力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完善利益表达和协调机制;吸取一些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教训,重视服务和管理相结合。与会者认为,当前我国社会建设具备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如果能在改革创新上取得突破,就可以像经济建设那样实现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