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有难教、难学的特点。其形成原因有社会、学校、教师、学生多方面的因素。本文认为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的提升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做到课堂教学与课外研讨相结合;同时要重建教学评价机制。这对于提高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师资队伍 研究型教学 教学评价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青年是中国的未来与希望,他们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起着决定性影响。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则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承担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大学生的重任。2013年 8月19日,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党校、干部学院、社会科学院、高校、理论学习中心组等都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必修课,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然而,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难教、难学的现状客观存在。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亟待提高。
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难教、难学,实际教学效果有待提升的现状,有其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原因。客观原因在于,社会转型期,文化多元、价值观多元,社会上、学校里客观存在着意识形态的碰撞与选择。主观原因在于,有的教师墨守成规照本宣科,未能用改革创新的激情对待教学;有的学生本人缺乏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观能动性。
(一)社会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利益分配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的价值观也出现了多元化趋势,社会上有的人(包括有的学生家长)戴上有色眼镜看待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置的合理性与必然性。
(二)学校方面。高校本是多种思想文化汇聚、碰撞的前沿地带,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价值观的冲击。在各种思想文化激烈碰撞的环境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权威性受到了一定冲击。
(三)教师方面。在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背景之下,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知识老化、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缺乏授课激情,因而,课程设计抽象深奥、枯燥乏味,不能与时俱进地跟上时代的步伐,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先进性得不到落实。
(四)学生方面。大学生不同于中小学生,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在社会、家庭实用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下,部分大学生只注重与自己的专业尤其是就业相关的课程的学习,缺乏接班人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及使命感,忽视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从而丧失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动性与自觉性。
一、加强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
邓小平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1】。提升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关键在于加强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的建设。
(一)强化师德建设,注重政治素养。“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在加强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时,强化教师的师德建设需要放在首位,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情操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师德建设与其政治素养的提高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强化师德建设,注重政治素养,应“进一步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2】 从而凝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二)优化师资结构,提升业务水平。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性、逻辑性、时代性非常强,对教师的理论水平、课堂管理水平、授课艺术的要求相当高。然而,不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年龄偏大、学历偏低(不少教师仅为本科学历),不能满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及科研的需要。加强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引进及培养高层次高素质高学历高学位年轻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迫在眉睫。要创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修与培训的机会,拓宽他们的眼界,以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教育水平,尤其是马列主义理论专业水平。
(三)优化教学环境,稳定教师队伍。不少高校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教师职称评聘的条件向科研倾斜。在此导向之下,不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从切身利益出发,比较重科研轻教学,由此一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际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其教学效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称的评聘应与其他专业课教师职称的评聘有所不同,应科研教学并重,最好权重的天平向教学一方倾斜,鼓励教师在教学上多下功夫,优化教学环境,提高教师的经济和社会地位,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去,从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感染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同时可以稳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增强高校的凝聚力。
二、课堂教学与课外研讨相结合
师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对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的提升影响巨大。在课堂教学的研究上,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打破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中固有的“传授”观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树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多种教学方式(实践教学、研究教学、演讲教学、多媒体教学、体验式教学、专题教学等),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中,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教学相长。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的提升,不仅要在有限的上课时间内、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创新实践中下功夫,更要在课堂之外下功夫。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课外的良性交流、互动、学习与影响,对于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作用巨大,在潜移默化中对于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创造条件寻找最佳教育契机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例如,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研究型教学,根据教学内容,由学生选择自己关注的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之下,设计发放调查问卷,收集整理资料,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出正确的结论。在参与研究型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应做到以下三点:
(一)选题内容紧扣教学内容及主题,对于社会热点问题,例如,贫富差距、腐败、住房、医改、就业等等,不回避,实现研究内容理论性与探索包容性相结合。
(二)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表达结论,可以是论文、诗歌、PPT、Prezi、微电影、视频、漫画等等,实现形式多样性与自主选择性相结合。
(三)选题从形式到内容,由学生自主选择,对学生关注的问题,教师要正确引导、耐心讲解,实现学习自主性与引导性相结合。引导他们得出正确的结论,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同时又充分发挥了学生主观能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体验到了学习探索的乐趣,学会主动自觉学习,从而达到教育目的。
三、重建教学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机制由两大部分构成:对学生学业的评价和对教师教学绩效的评价。恩格斯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他指出:“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认为世界不是即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3】对学生学业的评价和对教师教学绩效的评价同样都是过程的集合体,要充分重视实行过程性评价。
对学生学业的评价。要改变过去“一次考试定全局”的结果性评价模式,实行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结合的方式,课堂教学与课外自主研讨相结合的全面过程性评价方式。评价内容不仅包括学生对课程基本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还应包括学生课外参与社会实践、研究型学习、课程学习体会及感悟等内容,因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学业的评价更要包括对学生思想品德、政治觉悟的评价。课外社会实践、研究型学习大多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其评价可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与老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大学生已是成年人,学习能力较强,自我期望值较高,学生自评可端正其学习态度,增强其学习主动性,达到较好的自我教育效果。学生互评则进一步加深了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交流与友谊。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与老师评价相结合,能使评价结果更透明、更公正、更合理、更全面。
对教师教学绩效的评价。2005年12月12日《新华日报》记者评论高校学生网上评教,认为学生评教结果与教师的关系很大。“开课前,由学生选择任课教师,落选教师不得承担教学任务。课程教学结束后,由全体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估,评估不及格的教师,年度考核记不合格,不得安排教学任务。而深受学生欢迎的优秀教师则能获得学校重奖。这样的考核评价及奖惩措施,给教师带来压力;也正因为有了这种压力,才能够转化成奋发向上的动力。” 高校广泛开展学生网上评教活动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能促使教师不断进取,奋发向上,从而形成教育竞争机制,真正体现教育的民主。然而,学生评教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学生评价教师,在学生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存在主观片面性,有的学生根据对教师或对该门课程的好恶,或者根据该门课教师对学生要求的严宽程度来进行评价;存在随意性,有的学生不负责任地随便评价。主观片面随意必然会导致学生评教的结果脱离客观实际,有失公允。另一方面,学生评价教师,必然会给教师带来一定影响:学生评教给教师带来了压力,多数教师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变压力为动力。事实上,也有一些教师刻意迎合学生、讨好学生,不再教育惩戒学生,降低学习要求,私下里采取给学生送分、打高分等办法。总体上应该肯定学生评教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势在必行!我们不能因为学生评教存在一些问题,就因噎废食。要在评价实践中不断完善学生评教的指标体系,实现对教师教学绩效评价的全面性、过程性、多角度性、全方位性。例如,学生评教指标体系不能仅仅局限于对教师课堂讲授情况的评价,还应包括对教师课程设计的评价,课程设计包括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手段、内容、教改创新等等。增加对教师的课程设计进行评价,就可以避免那些偏离教学目标,而跟学生私交很好或者口才很好的教师在学生评教中得高分的现象,从而体现对教师教学绩效的评价的公正性、合理性。与此同时,还应建立学生评教与教师自评、教师互评、专家教学督导组评价、领导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有机结合的机制,实现评教标准多元化、过程化,以便进一步完善对教师教学绩效的评价制度,从制度上杜绝学生评教主观随意、教师迎合学生等不良现象,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得以极大的发挥,从而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
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的提升是一个全面的长期的系统工程,涉及教育环境、教育理念、教学管理、教材建设、教育投入等多方面内容,尚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探析。
注释及参考文献:
[1]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08页。
[2]《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 教党[2013]12号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共教育部党组 2013年5月4日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4页。
[4]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5]王阵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模式探索》,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年第2期,第64-66页。
[6]杨永利:《浅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载《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第43-44页。
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桂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