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媒体不断兴起,对政治生活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其中既有挑战也有机遇,为了更好的开展高校政治工作,势必要跟随时代发展潮流,适应新的环境。在科技发展,媒体不断兴起的时代潮流下,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更好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服务。本文从新媒体的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新的机遇、新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在新媒体时代如何更好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 高效思想政治工作 策略研究 对策
科技的发展带来了媒体的革新,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新媒体主要是指在电脑及网络等新科技基础之上出现和影响的媒体形态,是相对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的。新媒体的种类很多,但目前以网络新媒体、移动新媒体、数字新媒体等为主。在具体分类上,新媒体可细分为门户网站、搜索引擎、虚拟社区、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博客/播客、网络杂志/广播/电视、手机短信/彩信、手机报纸/电视/广播、数字电视、移动电视等等。
新媒体的发展给政治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一、研究背景
新媒体具有多元性和先进性、时效性和便捷性、虚拟性和交互性等特点,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赋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崭新的功能。
1.新媒体的多元性和先进性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崭新的载体
新媒体是当今新兴计算机网络技术支撑下的媒体传播形态, 集先进的数字技术和多元化的媒体形态于一身,使手机网络、电视网络、互联网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和融合,迎合了当代年轻群体乐于关注和接受新事物的猎奇心理,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崭新的平台和载体。比如我们可以充分发挥新媒体与其他网络工具的融合优势构建一系列的思想政治工作立体式平台:手机报、主题网站、博客、微博、MSN、QQ等。
2.新媒体的时效性和便捷性极大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和便捷性
新媒体时效性和便捷性使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实现了“媒体联动”和“资源共享”,促进了电脑媒体、手机媒体和其他阅读器之间的互联互通,从而形成了“流媒体”现象,实现了新媒体环境下对受众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全员覆盖、全程链接、全面渗透,大大提升了思想政治工作的辐射力和渗透力,极大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比如受众可以通过微博、手机电视等途径及时了解国内外发生的大事、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新闻焦点热点等。
3.新媒体的虚拟性和实时交互性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新媒体的虚拟性使得学生以及广大群众乐于以匿名的方式在网络上进行自由交流,比较容易形成开诚布公、畅所欲言的交流氛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收集和了解受众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态,还可以设计虚拟化的情景、提供仿真的角色扮演,让受众不知不觉地投入到角色扮演之中去,达到对受众潜移默化的工作效果。同时,像 MSN、BBS、手机网络等新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比传统媒体更具有交互性,不仅对受众具有极强的吸引力,而且也为政治工作双方互动交流提供了新的平台,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由单向被动式向多向互动式转变,由消极被动接受式向积极参与互动式和主动交流式转变, 大大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二、研究现状
1.新媒体技术的全球性、自由性和开放性弱化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新媒体是一个超越国界的全球性媒体。它在给大家提供新的学习路径的同时也由于其全球性和自由性容易受到其他信息的误导。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自己掌握的新媒体技术优势宣传“自由、平等、博爱、民主、人权”等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和价值理念在新媒体时代更加方便,传播一些具有煽动性和误导性的思想理念误导广大群众以及青年学生,这都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
2.新媒体技术的隐秘性和虚拟性造成了高校学生及相关群体的道德缺失
新媒体技术本身具有隐秘性和虚拟性,任何人都可以匿名的身份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自由遨游,随性交流。也正是这种隐秘性和虚拟性使得一些高校人群放弃现实生活中恪守的道德准则,忘却社会责任,丧失道德感。同时也使一些人整日沉溺于虚幻的网络世界里,逃避现实,对社会、集体、他人产生冷漠感,以至于严重的心理疾病。
总之,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既给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条件和机遇,又给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各个高校只有抓住机遇,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资源优势,趋利避害,积极探索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 治工作规律,才能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才能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三、研究策略
1.树立正确的理念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新媒体环境相适应,必须树立发展、引导、平等、服务的理念。
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理念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展开失去了效力,不适应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只有善于分析新媒体环境,全面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部要素,才能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和开放性。
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文化良莠不齐、鱼龙混杂,民族文化建设面临西方文化剧烈冲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工作者要树立引导的理念,引导受工作者明善恶、知美 丑、辩真伪,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性和任务性。
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工作的介体和环体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由实在向虚拟转化、有限向无限转化。主体客体化、客体主体化程度增强,主客体的的主体性趋向平等,新媒体 环境下的主客体的主体性也发生了颤变。因此,必须以新媒体环境下的平等理念开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互动性和主体性。
受众思想政治工作目的归根结底是必须服务于受众的成长与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同一性的确立、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避免心理不适应或精神障碍。新媒体环境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自由空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势利导凸显服务理念,树立为受众服务的理念,保证受众的主体权益,要以强化服务意识为目的,牢固树立“一切为了群众,为了群众的一切”的思想,努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服务水平。
2.选择正确的途径
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径选择应该坚持时效性和开放性、互动性、针对性的导向。
(1)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理念就是要与时俱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运用新媒体和现代信息手段弘扬时代主旋律,体现时代性,坚持继承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新性。除了更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之外,还要注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体客体和环境的变化。利用新媒体技术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永无止境地实践和创新观念,更新工作内容、教方法、工作手段,寻求新途径,解决新问题,追求新目标,开辟新境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
(2)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灌输式工作方是一种违背工作规律和人性原则的僵化的工作方法。这种工作方法具有强制性、封闭性、单向度性和简单化的显著特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工作要以发展理念为、导向从封闭性向开放性的转变。在新媒体环境下,科学化、全面化、最优化的开放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视做一个开放的系统,密切关注思想政治工作系统与周围环 境的互动关系,以变应变,这样才能适应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情况、新变化,取得较好效果。
(3)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体与客体之间明显处在不平等的地位上,工作者与工作对象无形存在对立和隔阂,工作者居高临下的姿态受教育者单向灌输,使其失去独立性,产生追求平等互动的强烈欲望。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成为一个互动的系统,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及其与新媒体环境间不断地进行互动与交流。新媒体的平等性恰恰满足和迎合了受众这种内在的需求,向思想政治工作的权威性和主导性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贯彻新媒体环境下的平等理念有利于创造工作者与工作对象之间的和谐环境,有利于他们平等相待,平等交友,和谐相处,相互尊重,共同探讨,双向互动。
(4)新媒体具有跨时空性、便捷性、虚拟性的特点,主动参与思想政治工作活动的热情减弱了,政治工作参与者呈现失控状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陷入迷茫之中。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想要取得上佳的效果,必须确立新媒体环境下的服务理念,彰显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为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以服务理念为导向,工作者必须联系群众生活实际、贴近群众、服务群众,从群众的思想、政治、道德、法制和心理的实际出发,利用新媒体,通过文化载体、活动载体、管理载体等多种形式,通过直接接触,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以及心灵的碰撞,才能深入群众内心,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政治工作,从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具体措施
(1)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建立相关网络交流平台,如公共网页、微博、微信等。培养一批专业化的后台管理人员以及内容编辑人员,及时更新和利用新技术,及时为大家提供最新的政治信息。与此同时,不断跟进时代步伐的网络等新平台的美感与吸引力。
(2)建立完善的学习机制,强化政治工作者的新知识和新技能的掌握程度,确保他们能够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好新媒体。制定规范性文件,将政治工作者职责明确化、制度化;加强政治工作者专业化、职业化建设;设立激励与考核机制。
(3)营造良好的氛围,利用网络群体舆论影响政治导向。创建一批优秀高校自己组织建立的网络群,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总之,在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政治工作必须做出改革,迎合时代发展潮流,这样能更好地推进高校政治工作的开展,才符合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理念,才能在时代发展中处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朱华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载《 青年文学家》,第156页。
[2]王焕成:《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理念探索与路径选择》,载《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第37-38页。
[3]张永汀:《校园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途径创新》,载《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第103-108页。
[4]全晓松 陈永华 孔浩:《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自组织网络群舆论引导研究》,载《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年第3期,第121-123页。
[5]周红梅 王云梅:《与时俱进推进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政治理论课创新》,载《黑河学刊》2013年第2期,第153-155页。
营销与物流管理学院讲师 阙晓阳
营销与物流管理学院团总支书记 王慧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