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奖学金提前申报制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摘要:良好的学风是一所大学优秀的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校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关键性因素。本研究将对现行的奖学金制度进行创新,提出奖学金提前申请制度并在实践中尝试,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激励学生更好地发挥学习主动性,从而引领高校的优良学风,提高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

关键词:高校奖学金 提前申报

一、高校奖学金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高校奖学金是高校依据一定的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对学习优秀学生实施的奖励和激励措施,是对学生一种积极的肯定。奖学金评定工作是高校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实施以来,在激励大学生勤奋学习、积极向上、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和积极的作用。当前国内对于奖学金的研究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的。一是对高校奖学金制度的研究。该方面研究主要是针对当前奖学金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革思路做了一些探索。二是对高校奖学金评定方法和评价体系的研究。该方面的研究是自进入新世纪来比较集中的研究方向。主要是通过现代计算机技术和数学理论的运用来促进奖学金评定的科学化。三是对高校奖学金制度存在问题的研究。该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对奖学金的设置、评价和发放中中存在问题的研究。研究认为评价理念较为单一,个性化激励不足,现行的奖学金评定和评审方式缺乏弹性。四是对高校奖学金作用的研究。研究认为奖学金主要是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树立榜样的作用。其基本功能有激励功能、导向功能、反馈功能、共振功能、资助功能。综上所述,目前对于奖学金制度的研究,仅仅局限于当前奖学金制度的相关问题,而本文研究的奖学金提前申请制度是在对传统的奖学金制度创新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的制度,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有重要意义。

从国内外学习动力研究的现状来看呈现如下特点:首先,国外侧重于学习动机这个动力系统中非智力因素的的理论研究,并且大多数是从心理学角度论述学习动机的一些基本问题,虽然也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笼统的介绍,但研究的并不深入;而从心理健康角度进行的研究多半侧重于用量表大规模测查,以把握学生总体的心理健康状态,但并没有深入如何增强学习动机以及针对个案现象的追踪;从测试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进行的研究多半从动机心理学测试角度介绍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心理。其次,国内在学习动力方面侧重于应用研究,主要局限于具体而微观的层面,依据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而展开,更多的是针对具体学科的具体问题的教学实践,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比较强,但适用范围比较窄,难以大面积推广。最后,就目前而言,国内外有关于学生学习动机问题的研究普遍缺乏如下内容:虽然强调了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性,但是在体系制度方面没有切实的提高途径。因此笔者认为在学生学习动机弱化的情况下,我们在重视学生内在动机的同时也应重视外部学习环境因素对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从体系制度层面研究学生学习动力,把学习动力的理论进行加工整合引入整个教育过程。因此,无论从时代背景的角度,从实践背景的角度,研究奖学金提前申请制度对于提高大学生学习动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本课题的意义和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对于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引领高校的优良学风,提高高校人才的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良好的学风是一所大学优秀的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校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关键性因素。良好的学风不是学校外部管制的结果,而是根源于学生积极学习的学习动力。然而现在大学生由于缺乏学习动力导致逃课,挂科,迷恋上网等现象,越来越影响到大学教育质量与学生个人素质的提高。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原动力, 使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一种需要、一种追求,是当前高等教育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因此,本研究将对现行的奖学金制度进行创新,提出奖学金提前申请制度并在实践中尝试,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激励学生更好地发挥学习主动性,使他们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真正的把学习作为一种提高自身的需要。从而引领高校的优良学风,提高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

三、影响大学生学习动力的因素探析

目前,高校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现象普遍存在,大学里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状况不够理想,出现了不刻苦学习、学习目标不明确、厌倦学习、逃避学习等一系列现象,关于影响大学生学习动力的因素本文做了以下探析:
外部因素

1、学校环境。学校是学生们学习生活的场所,每所学校都有自身的风格和特点,并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大环境。有的学生现实的大学与心目中理想的大学环境有落差,所以对学校的一些管理有不满情绪,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人际关系。进入大学后,学生们要进行集体生活。要面临和一个新的群体相处的问题,群体里的成员可能来自不同地域,有不同的个性,有些学生不能很好地融入这个群体,时间久了就会遇到人际关系不和谐的问题,影响自己的情绪,从而影响到自己的学习。

3、家长监督。家庭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绝大多数的家庭,家长在子女考上大学前,对子女的学习高度重视,,而一旦子女考上大学后,多数家长也就“功成身退”了,很少再过问子女在大学的学习情况。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少来自于家长的督促,这也是导致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一个因素。

自身因素

1、学习目标不明确。在中学阶段学习目标非常明确,就是通过对各门基础课程的学习,考上大学,这是中学阶段学习的唯一目标。大学的学习目标是一个多元性的,进入大学后,有的同学不能很快的确立新的学习目标,感到茫然。

2、学习不适应。大学的学习更多的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老师授课内容多、速度快、跨度大、信息量大而且都是提纲挈领式地讲授,更多的内容需要自己去学习和补充,需要在课后去查阅大量的资料,需要很强的自学能力和学习上的独立性和自觉性。面对学习方式的转变,有的同学感到不适应。

四、奖学金提前申请的实验研究

本人在南京财经大学应用数学学院本科生中开展奖学金提前申请的实验研究。首先在学院制定奖学金提前申请制度条例和申请表格,在全院召开奖学金申请制度实行大会,向学生介绍该制度的实行方法和具体要求。

然后对学生进行实验研究,对于是否实行奖学金提前申请,比较分析学生学习成绩的变化。

(一)样本选取。本次实验采用对应用数学学院2011级、2012级本科生进行实验,2011级大一没有实行奖学金提前申请,2012级从大一开始就实行奖学金提前申请。对2011级、2012级在大一学年的成绩和申请奖学金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奖学金提前申请表需要填写计划申请的奖学金的等级(记做A)和实际达到的奖学金等级(记做B),实验将A-B,然后做分析。若A-B=0,说明实际获得的奖学金等级和计划的一致,即学习目标成功达到;若A-B<0,说明实际获得的奖学金等级低于计划的等级,即学习目标没有达到;若A-B>0,说明实际获得的奖学金等级高于计划的等级,即学习目标超过了预期。

(二)实验数据分析

1、2011级与2012级大一上学期课程平均分比较图(图1)
   
    图1

2、2011级与2012级大一上学期课程平均分比较图(图2)

    图2

由此可以看出,2012级与2011级相比,在实行了奖学金提前申请后,大一个各门主干课班级的平均成绩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说明奖学金提前申请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积极作用。

3、2011级奖学金等级达成比例图

经过对实验数据统计,2011级同学,奖学金计划的等级高于实际获得的等级一致的同学占6%,奖学金计划的等级与实际获得的等级一致的同学占20%,奖学金计划的等级低于实际获得的等级一致的同学占74%。

4、2012级奖学金等级达成比例图

经过对实验数据统计,2012级同学,奖学金计划的等级高于实际获得的等级一致的同学占10%,奖学金计划的等级与实际获得的等级一致的同学占28%,奖学金计划的等级低于实际获得的等级一致的同学占62%。

通过3、4两组数据的对比,可以看出通过实行奖学金提前做法,激励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营造良好了的学风,减少学生无学习目标而造成的迷茫,使得奖学金变成“我能,我可以,我要争取得到”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薛丽:《浅议奖学金评定方式的创新》 ,载《教育发展研究》2004年第4期,第86页。
[2]段宝霞:《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收费和资助综述》 ,载《教育探索》2001年第1期,第77-78页。
[3] 侯莞:《地方高校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载《教育与职业》2011年第9期,第64-65页。
[4] 姜冰冰:《关于提高大学生学习动力的调研和思考》 ,载《成人教育》2011年第10期,第107-108页。
[5] 吴哲敏,余卉:《基于激励理论的大学生自主学习动力开发研究》 ,载《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年第11期,第37-38页。
 

应用数学学院党总支 讲师 张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