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坚定的制度自信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总体是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体系是具有独特优势的。把握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就要以坚定的制度自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构建新的内容,形成和发展自己的东西、自己的特色,让我们的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17日在中央党校开班。习近平总书记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结合上,深入阐释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历史背景、现实根据、科学内涵,深刻回答坚持改革总目标必须解决好制度模式选择、价值体系建设等重大问题,对进一步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提出明确要求。这既为我们下一步的行动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无疑也是对全党发出的又一次全面深化改革动员令。

社会主义是人类历史上全新的社会,怎样将其建设好、治理好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没有现成的答案,也无先例可循。执政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制度建设、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方面不断探索创新、深入思考,认识水平不断提升。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准确认识和把握的基础上,在“摸着石头过河”和理性设计结合中,一套与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制度体系得以形成并不断成熟。随着国家治理体系长期发展、渐进渐改、内生演化,各方面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总体是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体系是具有独特优势的。

当前,我国发展步入了新的阶段,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面对国内经济社会双重转型、矛盾冲突多发易发的严峻挑战,面对国际局势风云诡谲、众声喧哗的多重考验,必须坚定制度自信,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世界上没有一个制度是完美无缺的。真正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我国一些制度本身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变革与完善,在原有基础上主动适应时代变化,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兼容并蓄、海纳百川,构建新的内容,并进而形成自己的东西、自己的特色。惟有如此,方能使各方面制度更科学、更规范,使制度体系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

把握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就要以坚定的制度自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方面,只有不断深化改革,制度自信才可能更彻底、更久远,另一方面也必须认识到,每个国家的发展都有自身逻辑和内在规律,选择什么样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所决定的。我国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怎么改、怎么完善要有自己的主张和定力。一直以来,社会上有些人习惯于用西方理论生搬硬套中国现实,热衷拿西方的标准来衡量评判我们当前的改革。这些论调或片面或极端或颠倒是非,很可能扰乱发展的节奏和步骤,我们必须清醒认识、保持警惕,对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实质是什么当有自己的判断,应该改的要尽快改、创造条件改,不能改的再过多长时间也不能改。

以坚定的制度自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样还蕴含着对价值体系和价值观的要求。如果说,一个优越的制度体系为国家发展提供了目标和支撑,那么一个先进的、合理的价值体系就是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实现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有赖于一个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来保驾护航,有赖于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凝心聚力。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落实起来要下一番气力,动一番脑筋。等待观望、不推不动,口号喊得再响,终究难免沦为徒陈空文;合意则取、不合意则舍,越是急功近利,越可能南辕北辙;一知半解、断章取义,即使步子迈得再大,也可能收效甚微。要实现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就得以高度的责任感抓好落实,做到蹄疾而步稳。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有紧迫意识、危机意识,不断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

历史机遇不可丧失,人民期待不能辜负。改革新航程已经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仍在继续。坚定制度自信,一步步跑好历史接力赛中属于我们的这一棒,就一定能够不断打开改革新局面,续写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