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现代化必须立足自己的精神根基

任何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都必须立足自己的精神根基,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就会丧失自我。从革命、建设到改革一路走来,今天的中国人更加深刻地明白,高度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是我们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根基。在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继续把中华文化这个宝库开掘好、利用好,更好地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中国就能够带着强大的正能量,一路劈波斩浪,驶向光明的前景。

中共中央政治局24日就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

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是决定一国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物质贫穷、社会落后不是社会主义,文化衰败、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大力培育和弘扬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战略高度阐明了核心价值观对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大意义,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指明了前进方向,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

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源远流长,创造了博大精深、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这不仅是我们自己应该珍惜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穿越时代变迁,从光辉闪耀,到沉沦嬗变,再到重拾新生,中华文化始终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着丰厚滋养。不忘本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在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我们只有继续把中华文化这个宝库开掘好、利用好,才能更好地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任何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都必须立足自己的精神根基,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就会丧失自我。近现代以来,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变局”,面对大浪袭来的西方文化,一些人丧失了对自身文化传统的尊重和敬畏,一切惟西方是从,一心想照搬西方的那套东西来改造中国,但都以失败告终。在苦苦求索中,只有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才找到了一条中国人自己的复兴之路。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能够在中华大地生根发芽、枝繁叶茂,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注重对自己民族历史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从革命、建设到改革一路走来,今天的中国人更加深刻地明白,高度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是我们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根基。这是已经被历史证明了的事实,也是已经被事实证明了的历史。

步入21世纪,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剧烈变动调整之中,国家间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意识形态的交流和冲撞日趋激烈。在这场较量中,最激烈也最关键的就是核心价值观的竞争。谁忽视这一领域,谁就可能不打自败,甚至一败涂地。当前,我国经济总量已达世界第二,但在意识形态领域依然面临“西强我弱”的局面,特别是在价值观的解读和传播上,西方仍握有绝对的话语权。要在国际竞争中把握主动权,我们必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深入挖掘和阐发其时代价值,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让“中国价值”成为推动发展的力量之源。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要有制度体制的日臻完善,要有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更要有一股积极向上的精气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展现出的就是当代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中国要发展,中国要向前,就要切实把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化为每一个人的自觉行动。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什么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在这些问题上,人人头脑清醒,人人积极践行,我们就能够心里有谱,心里有底,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中国就能够带着强大的正能量,一路劈波斩浪,驶向光明的前景。

实现“中国梦”,更需要夯实精神基石。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亿万国人都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大力培育和弘扬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就一定能凝魂聚气、强基固本,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