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群众路线是当好人民公仆的根本途径

当好人民公仆是我们党对干部提出的一贯要求,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的根本保证。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当好人民公仆的根本路径。

当好人民公仆必须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当好人民公仆是马克思主义始终坚守的一贯主张和基本要求。早在1871年,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巴黎公社经验的基础上,就提出无产阶级新型的国家机器及其公职人员是人民的公仆。列宁在领导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时,要求苏维埃政府的公仆必须尽职尽责地为工农群众服务,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防止公仆变成主人的重要举措。毛泽东秉承马克思主义公仆理论,提出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公仆思想,强调“我们的一切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邓小平指出:“什么叫领导?领导就是服务。”江泽民认为“所有的领导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胡锦涛要求领导干部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价值准则。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把为人民服务视作共产党人的天职,强调“永做人民的忠实公仆”,提出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要求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干部形象,进一步丰富完善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做人民公仆的理论与实践。

树立人民公仆形象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迫切需要。从现实情况看,我们党的绝大多数干部保持了人民公仆本色。但是,也应清醒地看到,目前各级干部的公仆意识和行为与党和群众的期望还有不小的差距,有些问题还相当严重,尤其集中地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上。据此,习近平同志告诫全党,如果任由这“四风”蔓延开来,后果不堪设想,并在不同场合讲话中用社会毒瘤、利益固化、生死存亡、亡党亡国这样的词来分析当前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的形势。这既表明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决反对腐败的决心和信念,又说明我们党防止人民公仆变质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和紧迫。

群众路线是人民公仆理论的集中体现和实现路径。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群众路线与人民公仆理论有着必然联系,二者都以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宗旨。人民公仆理论揭示了干部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服务人民、依靠人民的地位,群众路线揭示了干部如何当好公仆的根本要求和基本方法,两者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人民公仆的实现机制。也就是说,我们党要始终坚持执政为民的性质,从实践上解决好防止“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的历史性难题和现实挑战,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教育实践活动是探索人民公仆实现机制的成功实践

教育实践活动以县处级以上领导机关、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为对象,找准了人民公仆的实践主体。教育实践活动把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作为重点,突出了人民公仆队伍建设的重点指向性和示范引领性。在第一阶段教育实践活动中,中央政治局带头示范,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始终坚持带头开展学习、主动听取意见,带头查摆问题、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带头整改落实、注重推进长效机制建设,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形成了以上率下、层层示范的良好效应。这就增强了宣传教育的说服力、行动落实的保障力,体现了领导干部带头践行群众路线、带头树立公仆形象的标杆示范作用。

教育实践活动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体现了当代人民公仆的本质要求。为民务实清廉的主题,把坚持人民至上的立场与转变工作作风和反腐倡廉有机结合起来,集中反映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对干部的新要求,丰富了当代人民公仆的新内涵。教育实践活动把为民务实清廉三者融为一体,抓住了理想信念、执政为民这个本质要求,抓住了求真务实、转变作风这个关键环节,抓住了廉洁从政、清正为民这个突出问题,体现了我们党坚持价值理想和行为规范的统一,坚持党的执政宗旨与执政作风的统一,坚持治本与治标的统一,触及了干部的内心灵魂,使党员干部普遍受到一次深刻的党性洗礼,坚定了当好人民公仆的信念。

教育实践活动以解决群众聚焦的“四风”问题为切入点,抓住了树立人民公仆形象的关键环节。教育实践活动以转变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作风为切入点,突出作风建设,体现了新一届党中央从严治党、从严治吏的执政思路。教育实践活动以来,针对群众聚焦的“四风”,中央陆续出台了一系列规范党员干部工作、生活和行为的规定,其范围之广、措施之细、力度之大、督查之实前所未有。党中央把教育实践活动与反腐倡廉紧密结合起来,坚决查处腐败案件,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形成对腐败分子的高压态势。这些措施顺应了人民愿望,促进了干部作风转变。

教育实践活动对完善落实人民公仆机制的启示

加强公仆意识教育,明确当代人民公仆的新要求。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解决党员干部对待人民群众的立场、态度和作风问题为重点,注重从思想教育入手,把解决“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贯穿始终,从而为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借鉴这一基本经验,完善落实人民公仆机制,首先就要紧紧抓住领导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持续不断地补充理想信念的“钙”,使干部筑牢甘当人民公仆的意识。同时,要深刻地认识到,我国正处于改革攻坚期和矛盾凸显期,应对前所未有的时代挑战,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使命,都对党的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五条好干部标准,充分体现了这种新要求。

突出问题导向,把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贯穿始终。教育实践活动始终突出问题导向,以问题整改开局亮相,以问题整改注入动力,以问题整改交出答卷,以立行立改的实际行动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借鉴这一经验,完善人民公仆机制,就要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着力解决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把人民公仆的理念真正落实到服务基层群众的行动之中,构建起干部联系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在贯彻群众路线的实践中提升人民公仆形象。

注重制度建设,切实保障人民公仆机制的落实。教育实践活动注重制度建设,把建章立制贯穿始终,实现了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和建立长效机制的有机结合。借鉴这一经验,完善人民公仆机制,就要强化制度建设,加快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建设,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要把权力真正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建立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形成干部不能腐、不敢腐、腐必纠的环境。健全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畅通人民群众更多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干部选拔任用监督的渠道,从权力授受关系上理顺公仆和主人的关系。要更加注重制度的执行力,增强制度的系统性、协同性和可操作性,以健全的责任制度保障公仆机制的落实。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强化民主监督。教育实践活动始终坚持开门搞活动,确保每个环节、每项工作都让群众参与、受群众监督、请群众评判,真正做到摆问题与群众对接、作批评与群众见面、抓整改与群众互动,确保了人民主体地位,使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成为践行人民民主的过程。借鉴这一成功做法,完善人民公仆机制,要与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大力发展基层民主。要大力推进党务政务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化,完善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和互联网监督体系,健全干部行为的常态化纠偏机制,营造有利于人民公仆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