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立足现实又放眼未来,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内涵,有着强大的感召力和深远的影响力,在社会不同阶层中引起广泛共鸣,在国际上也产生很大影响。从意识形态角度看,中国梦对改进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也提供了有益启示,主要体现于“四个统一”:现实性和超越性的统一,整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先进性与包容性的统一,独特性与普遍性的统一,这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开拓了新的思路。
现实性和超越性的统一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即全面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扎扎实实搞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这是相当明确、可感知、可客观度量的目标,具有较强的通俗化色彩,更贴近大众,更易于为百姓所接受。同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本不是一个新提法,对其冠以“中国梦”,而成为一个相对高远、超脱的奋斗目标,目标的时间维度拉长,而染上更鲜明的超越性色彩,具有更加深远的感召力,有利于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唤起人们的心理期待。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人都是需要一种精神的。同样,任何时代,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社会都需要一种昂扬向上的宏伟目标。这种目标,应该能最大程度激发人们的奋斗热情。在当今普遍趋于务实的时代背景下,合理设置相对超越一些的目标、理想、追求,引导人们不仅脚踏实地,也仰望星空,怀抱更高远一些的精神追求,显得尤为必要。通过这一个“梦”,中国梦把现实性和超越性较好地结合起来,更易于唤起很多人内心深处的理想情怀,引发普遍共鸣。这启示我们,加强改进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要更加注重把强烈的现实性和必要的超越性结合起来,多多关照人们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尤其要坚持不懈在构建共有精神家园、满足人的超越性精神需求上投入更大更持久的力量。
整体性和个体性的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用“三个共同”生动描绘了中国梦的愿景:“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强调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这深刻揭示了中国梦鲜明的整体性特色,即它是全体中华儿女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而拥有的美好愿景;同时,是每个民族成员个人的梦、家庭的梦,民族复兴最终要落实到每个人身上,体现到每个人人生命运的变化上,转化为每个人所追求的理想,需要把每个人积极努力圆个人梦、家庭梦的微小力量汇聚成共同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合力。民族、国家、社会等层面的整体性目标和个人、家庭等微观层面的目标,就这样巧妙地借助这个“梦”有机联结在了一起。这启示我们,加强改进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要在突出整体性的同时更加注重个体的利益诉求,包括物质性、精神性的诉求,尊重每个个体的追求和梦想,努力寻求整体和个体、全局和局部的最佳契合点,夯实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从而使一个个散落的点有机联结为整体的线、面,使所有民族成员真正成为血肉相连、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先进性和包容性的统一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点亮了全体中国人共同奋斗的理想之光,吹响了前进的号角。实现中国梦,是对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神圣使命和光荣职责。作为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带领人民群众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我们党义不容辞的责任。实现中国梦首先是对8500多万共产党员发出的“动员令”,要求广大党员干部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而奋力拼搏,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代表历史发展趋势和时代前进方向的先进性。同时,梦是相连相通的,梦又是可大可小可远可近的,中国梦之所以具有强大的号召力,正在于其对不同类型梦想的包容性。实现中国梦首先要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奉献精神,更离不开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群体不同个体的共同奋斗。只有在广大人民群众中落地生根,把每个人异彩纷呈各不相同的小梦包容、放大、汇聚成为一个雄伟壮丽的大梦,中国梦才有实现的可能。中国梦是一个宏大高远的理想,同时可以转化为每个人各不相同细微而真切的盼望,更易于得到国内各阶层各群体的认同,还能唤起海外中华儿女的认同感,激励人们投身振兴中华的热情和力量。这启示我们,加强改进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要在强调先进性的同时更加注重增强包容性,扩大对不同阶层和群体人们的辐射力感染力,最大限度地巩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凝聚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独特性和普遍性的统一
人皆有梦。梦是不分民族、种族的。中国梦指向的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其实也反映了世界上不同民族对自身发展的普遍性追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从不缺少对理想社会的憧憬:从《礼记?礼运》所描绘的“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起,到田园诗人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一直到危机重重的近代,从未放弃对大同理想的执着追求,康有为提出大同观,孙中山用大同理想阐释三民主义,等等,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但和理想国、乌托邦等终归是相通的,反映了人类对于美好生活境界的共同追求。中国梦在国际上之所以也引起很大反响,说明对于梦想的这种追求更易于和世界对接共通,为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所认同。 中国梦虽然还大有深入研究的空间,但已藉此开拓了一种与外部世界对话的可能性。这启示我们,加强改进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要以更开放的胸襟气度、更开阔的国际视野,勇于和善于吸收借鉴人类文明发展的优秀成果,顺应人类文明发展潮流,在思想内涵、话语形式上使鲜明的民族特性与人类的普遍性精神追求对接起来,不断扩大先进思想文化的渗透力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