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政党的基础巩固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对我们党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们应将其置于执政党的基础巩固视角从历史和现实的维度进行深入认识,将其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加以建构。只有如此,才能使党的群众路线持之以恒地贯彻实行,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达到巩固执政地位之目的。

党的执政地位之基础在于密切党和人民的联系

从历史的维度看,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实现人民的解放和幸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奋斗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总目标,党在带领全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奋斗过程中,总是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准确地定位,成功地实现转型,并在此基础上调整奋斗的方向。从党的整个奋斗历程看,首先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反帝、反封建和反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我们党从一个“非执政党”转型为执政党。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顺利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成为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执政党。

应当看到,我们党从一个“非执政党”转型为一个执政党,面临着一个重大的问题: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执政党?换言之,如何才能巩固执政的基础进而达到永葆执政地位的目的?对此,我们党进行了艰辛的探索。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实事求是和大无畏精神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带领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审时度势,积极探索党的执政规律,大力加强党的建设,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我们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在这个过程中,党“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具有鲜明而彻底的人民性,它“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与人民群众建立了血肉联系。因此,党的执政地位的基础在于密切党和人民的联系。简而言之,那就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执政党的基础巩固仍然是摆在我们党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应当看到,我们党在带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总是面临着各种风险和挑战,某些党员干部存在脱离群众、骄傲自满、主观主义、官僚主义、教条主义等问题。我们党的可贵之处就在于,敢于面对和高度重视所面临的严峻考验和危险,认真应对和及时解决党员干部所存在的各种问题,注重党的执政规律的探索和不断加强自身作风建设,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自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开展了整党、“三讲”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等,其目的在于纯洁党性,保持先进性,密切党群关系,巩固执政基础。这是我们党成为全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永葆青春活力、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

世情、国情、党情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我们党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这“四大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我们党面临着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这“四大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一些问题还相当严重,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上。这“四大考验”、“四大危险”和“四风”问题的存在,直接危及党的执政地位,严重动摇党的执政基础。“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我们不能不高度警惕。从这个意义上说,执政党的基础巩固仍然是摆在我们党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从执政党的基础巩固之高度深入研究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对我们党深入开展的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们应当着眼于党发展的阶段性、党发展的历史进程、执政党的基础巩固等角度加以深入地研究。因为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做到历史地、客观地、辩证地对待我们党所面临的“四大考验”、“四大危险”和存在的“四风”问题。

一方面,我们党所面临的“四大考验”、“四大危险”和存在的“四风”问题,是在执政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的,有其产生的必然性。从当代中国经济社会的现实看,我们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值得注意的是,只要是“市场经济”,资本的本性就必然地发挥作用,经济的运行就必须按照资本的逻辑来展开。为此,我们必须建立与此相适应的“利益引导机制”,让其发挥作用。同时,我们实行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是在我们党领导下的市场经济,必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为此,必须建立与此相适应的“理想信念引导机制”,让其发挥作用。在其现实性上,“利益引导机制”和“理想信念引导机制”,都有其合理性。但是,这两种“引导机制”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是相互矛盾着的,甚至是互不相容的。客观地讲,这两种不相容的“引导机制”是“四风”问题产生的客观原因,也是其在新形势下具有必然性的原因。

这两种“引导机制”对于不同的人应当有不同的要求。对于人民群众来讲,主要让“利益引导机制”发挥作用,辅之以“理想信念引导机制”,将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对于一般党员来讲,主要让“理想信念引导机制”发挥作用,辅之以“利益引导机制”,将有利于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对于处在领导岗位上的党员干部来讲,发挥作用的应是且仅是“理想信念引导机制”,否则,一旦“利益引导机制”发挥作用,党员干部就难免产生“四风”问题。当然,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如何实现“利益引导机制”和“理想信念引导机制”的有机统一,是摆在理论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新时期我们党执政基础之巩固必须研究的一项重大课题。

另一方面,从我们党的历史发展进程看,我们应当相信党有能力经受住考验,化解危险,解决问题。早在1956年,邓小平同志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指出:“执政党的地位使我们党面临着新的考验”;“执政党的地位,很容易使我们同志沾染上官僚主义习气”;“执政党的地位,还很容易在共产党员身上滋生着一种骄傲自满的情绪”;“由于我们党现在已经是在全国执政的党,脱离群众的危险,比以前大大地增加了,而脱离群众对于人民可能产生的危害,也比以前大大地增加了”。

又如,党执政的阶级基础也发生了变化。《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而工人阶级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在邓小平同志提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之前,工人阶级指的是不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狭义的工人阶级,这是我们党在革命时期的阶级基础;而在此之后,工人阶级指的是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广义的工人阶级,这是我们党在建设时期的阶级基础。阶级基础的不同,必然导致党联系群众的工作方式方法的不同、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式方法的不同等。

我们只有认真研究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地位、阶级基础、工作方式方法等各方面的不同,才能更加有效推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确保我们党在保持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不变的前提下,应对考验、化解危险、解决问题,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达到巩固执政地位之基础的目的。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从执政党的基础巩固维度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由多要素及其关系构成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为此,必须明确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活动的主体是谁?这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只有弄清这个问题,才能明确谁为民、谁务实、谁清廉的问题,才能明确谁自我净化、谁自我完善、谁自我革新、谁自我提高的问题。从习近平同志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可知,这次活动的主体是各级党员干部,而“党员干部”又是谁?他们与群众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联系?只有弄清这个问题,党员干部才能定好自己的位,才能防止“A有病却让B吃药”现象。

第二,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为民务实清廉”,其目的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可见,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党、为了人民群众,但归根结底是为了人民群众。只有弄清“为了谁”的问题,才能找到目标方向。

第三,活动的过程要依靠谁?这就是依靠的对象问题。群众路线关联着两极,一极是党员干部,另一极是人民群众。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否取得成效,最终要看是否落脚于人民群众。只有弄清“依靠谁”的问题,才能找到力量源泉,才能发现党员干部自己发现不了的问题,才能真正达到净化、完善、革新和提高之目的。

第四,活动的途径机制是什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是“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这既是总要求,也是根本的途径。同时,还要加强制度建设和制度的执行,这是一种长效机制。习近平同志指出,制度一经形成,就要严格遵守,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各种行为,使制度真正成为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硬约束。因此,只有把总要求和制度建设以及制度的执行相结合,才能收到活动的实效,避免走过场的现象。

第五,活动的关键是什么?一是加强党的领导,二是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关理论的学习。这二者是互为前提、辩证统一的,忽视一方必然导致对另一方的忽视,否定一方必然导致对另一方的否定。党面临的“四大危险”和存在的“四风”问题,一个根本性的原因在于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淡化、薄弱乃至缺失,而理想信念的淡化和薄弱乃至缺失是由于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关理论不了解和不熟悉。仅背熟了群众路线,而不了解唯物史观的群众观点,仅知道唯物史观的群众观点而不了解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那么对群众路线的认识也是不深刻的,执行起来也是不彻底的。因此,欲达到加强党的领导,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关理论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