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伦日用化的传统文化及其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不断演化而汇集成的反映民族特色和风貌的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物质形态和思想观念的总和,也是历史的本质反映。认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及其功用,有利于我们今天探讨和借鉴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
  重视入世人文思想。受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视人伦、关注入世、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等思想,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主义精神。从中国古代历史意识形态层面来看,人们受长期居于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影响最为深刻,儒家崇尚经世致用的入世哲学成为社会思想的主旋律。中国文化提倡“人与天地参”,将人提到与天地对等的地位,从而对人生的体验生发出一种平实与理性,成为重人生、讲入世的人文思想传统,强调将个体的努力与家族和国家的发展统一起来。
  强调伦理道德教化。受儒家“忠孝”思想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中伦理道德的思想意识非常深刻。中国古代也历来高度重视教育,主张尊师重教,视教育为民族生存、国家安定的命脉。在中国历史进程中,伦理纲常的道德教化一直作为调和人际关系的准绳,以其深入人们思想观念的精神支柱作用维系着整个社会的正常秩序。
  倡导中庸处世哲学。儒家思想所提倡的“中庸”“和谐”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也体现了中西文化的基本差异。“中庸”“和谐”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是中华民族永恒的文化信念和价值追求。基于天人合一思想的“中和”,在社会中有着团结、融通、凝聚、协调作用,作为中国民族特有的价值观念、文化信仰和治世理论,它融合在中华民族的血液中世代流传。
  关注顽强文化性格。中国长期曲折发展的历史进程创造出坚韧顽强的传统文化,它不仅推动着民族国家的兴旺繁荣,更成为民族危难之际国人勇于反抗和斗争的强大精神支撑。坚韧顽强的文化性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自强不息的根基,是中国人积极的人生态度最集中的理论概括和价值提炼,也是处理天人关系和人际关系的总原则。这种坚韧顽强的文化性格已经内化为中华民族的一种自觉意识和性格,集中体现了人生在世,要为崇高理想竭尽全力奋斗的正义追求,为国家民族建功立业的远大理想。

中国传统文化的功用
  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于华夏民族所生存与依赖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结构中,凝聚着整个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在中国社会发展史上,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对中华儿女的人格修养、对中华文明的繁荣发展等意义重大。
  精神塑造作用。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内在动力,在引导人民正确价值取向、产生强大民族凝聚力、塑造优秀民族品格等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
  价值导向功能。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伦理纲常道德教化,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人际关系的和谐和社会的安定团结,有助于培养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在人生入世上,传统文化宣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形成了以天下为己任的忧国奉公意识;“天人合一”思想起着团结、融通、凝聚、协调的作用,成为和谐社会的思想源泉。中国传统文化致力于将人和自然、人与人以及人类自身诸方面协调统一,达到和谐。这是一种文化整合过程,为中华民族塑造出一种共同的文化心理和价值取向。
  民族凝聚作用。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我国虽屡受内忧外患的侵扰,但依然能绝处逢生、屹立不倒,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从古至今,民族“大一统”思想深深融入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历代仁人志士为了民族和国家的利益,表现出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正是这股民族凝聚力造就了中华民族的坚强意识和刚毅性格。
  精神激励价值。中国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塑造了统一的文化心理和价值取向,并以强大的凝聚力将中华民族紧紧团结在一起,塑造出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纵观中华民族的发展史,蕴含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民族精神一直激励着中国人民激流勇进、百折不挠。美国社会学者丹尼尔·贝尔说:“传统在保障文化的生命力方面是不可缺少的,它使记忆连贯,告诉人们先人们如何处理同样的生存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