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加强人民政协凝聚共识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大家团结起来,思想引领、凝聚共识就必不可少”。人民政协要提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水平,更好凝聚共识。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出的战略部署,明确了加强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建设的着力点,为人民政协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更好服务国家治理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充分认识人民政协开展凝聚共识工作的重大意义

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必须增进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人民政协做好凝聚共识工作,有利于团结引导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增进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广泛汇聚携手奋进新征程、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智慧和力量,有效发挥专门协商机构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更好服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凝聚共识是对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进步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从成立之日起,人民政协就致力于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其起草和通过过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通过民主协商形成和凝聚共识的生动实践。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协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巩固新生人民政权、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政协围绕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政协充分发挥代表性强、联系面广、包容性大的优势,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不断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凝心聚力。

凝聚共识是把握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职能定位的内在要求。专门协商机构综合承载政协性质定位。在协商中促进广泛团结、推进多党合作、实践人民民主,既秉承历史传统,又反映时代特征,是新时代赋予人民政协职能定位的新内涵。一方面,人民政协作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中国人民大团结大联合的象征,本身就是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共同目标追求的政治共同体,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是其职责的题中应有之义;另一方面,人民政协作为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发扬民主、参与国是、团结合作的重要平台,需要在深入、坦诚、平等的协商讨论中反映各方诉求、增进了解共识,更好服务科学民主决策和决策实施,为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厚植政治基础和社会基础。

凝聚共识是人民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现实需要。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多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前所未有,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任务艰巨。谋划推进“十四五”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需要人民政协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凝聚共识、增进团结、争取人心,最大限度地把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共襄伟业。

深刻把握加强凝聚共识工作的重要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政协要发挥统一战线组织功能,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不断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人民政协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通过加强学习明共识、协商交流聚共识、团结—批评—团结增共识,在履职实践中不断深化规律性认识,把握做好凝聚共识工作的重要原则。

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包括各民主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是成立政协的初心所在,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要通过有效工作和民主程序,推动把党的主张转化为社会各界共识,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对人民政协工作的要求转化为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的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推动人民政协更好成为坚持和加强党对各项工作领导的重要阵地。

切实强化理论武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要综合运用常委会会议集体学习、主席会议成员务虚会、专题研讨班等形式强化思想理论武装,抓好以自我教育为主旨的党外委员专题视察、寓思想政治引领于团结民主之中的谈心谈话等工作,不断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理解和贯彻落实,推动人民政协更好成为用党的创新理论团结教育引导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的重要平台。

着力把握丰富内涵。树立正确履职观,深刻认识建言资政是履职成果,凝聚共识也是履职成果,甚至是更重要的成果。在政协协商中,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接受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是凝聚共识;中国共产党采纳并集中大家的意见建议,体现在党和国家大政方针中,也是凝聚共识。通过有效的说理说服,在界别群众中增信释疑,是凝聚共识;在不同场合运用不同方式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克服极端,也是凝聚共识。要坚持求同存异、聚同化异,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上搭平台、建机制,在建言成果、思想收获上一体设计、一体落实,推动人民政协更好成为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化解矛盾和凝聚共识的重要渠道。

大力弘扬协商理念。凝聚共识不是无区别的强求一律,而是有方向的启发引领;不是单向度的灌输说教,而是互动式的协商讨论;不是表面的附和敷衍,而是内心的深刻认同;不是快餐式的立竿见影,而是长期性的润物无声。要采取正确方针和有效方法,在各种协商会议、视察考察调研、提案办理、反映社情民意中,多谋促进发展、战胜挑战的良策,多做宣传政策、解疑释惑的工作,多鼓提振信心、团结奋斗的干劲,使政协协商成为增进了解、消除误解、加深理解的过程,推动各方面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重大形势的科学判断和对重大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

在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不断提高凝聚共识工作水平

凝聚共识本质上属于思想政治工作,是“潜绩”“慢活”,必须下足“绣花”功夫,久久为功、善作善成。要坚持思想政治引领的方向,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积极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座谈会制度,落实全国政协党组要求,认真实施关于加强和促进人民政协凝聚共识工作的意见,及时总结实践经验,不断丰富平台载体,进一步提升从党内到党外、从委员到界别群众的凝聚共识工作水平。

把凝聚共识贯穿履职全过程各方面。在视察考察、调查研究、协商议政、民主监督等工作中,紧扣国之大者、民生关切,引导委员认真履职,及时了解情况、分析问题,汇集民意、反映诉求,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广集良策促进决策优化,广聚共识推动决策实施。在专题议政性常务委员会会议、专题协商会、提案办理协商、双周协商座谈会、远程协商会等工作中,把发言、提问、回应、讨论作为重要环节,鼓励认真讨论而不各说各话、各抒己见而不偏激偏执,在交流中完善建议,在共商中集思广益,推动实现反映意见建议和解疑释惑良性互动、民主氛围和协商效果有机统一。大力推进政协协商民主实践,在协商中寻求最大公约数、增进最大共识。

认真做好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凝聚共识工作。强化团结合作理念,以道交友、以情感人、以理服众、以商求同,通过协商履职、界别联谊、政协书院、重点关切问题情况通报会、委员活动日等平台,耐心细致地做好凝聚人心和力量的工作。发挥中共党员委员先锋模范作用,鼓励党员委员广交、深交党外朋友,通过协商讨论、谈心交流、走访座谈等途径加强经常性联系,以丰富学识、人格魅力、良好作风影响人、团结人。积极同各民主党派开展联合调研、联办协商活动,加强同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沟通联络,做好少数民族界和宗教界委员的专题学习考察、界别协商等工作,加强同港澳同胞的团结联谊,拓展同台湾岛内有关党派团体、社会组织、各界人士的交流交往,团结联系海外侨胞,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正能量。深入贯彻《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更好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

积极面向社会广泛传播共识。通过委员讲堂、重大专项工作委员宣讲团、专委会媒体见面会、全国政协机关公众开放日活动等机制化平台,面向社会各界阐释党和国家大政方针、传播政协协商形成的共识。通过政协信息专报等载体,畅通各界人士表达诉求、反映意愿渠道,在一些敏感点、风险点、关切点问题上强化思想政治引领。鼓励委员在履职工作中和关键时刻亮明身份,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和影响力主动发声,协助党和政府做好协调关系、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进一步落实好关于强化政协委员责任担当的意见,鼓励委员加强同界别群众的联系,更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不断丰富凝聚共识平台载体。优化完善政协新媒体宣传模式和工作机制,推动凝聚共识工作的方法手段更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深入开展委员读书活动,通过在媒体开设专栏、主题交流会、读书简讯、政协委员活页文选、专委会简报等转化读书成果,既推动委员思想认识水平提升,又扩大面向社会各界的影响。及时总结地方政协“委员会客厅”“社情民意恳谈”等做法,推广经验,推动凝聚共识工作不断上台阶、见实效。

《 人民日报 》( 2021年03月02日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