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党史文献中的新概念:顶层设计、绿色发展

顶层设计

近年来,“顶层设计”一词在当代文献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早在20069月,胡锦涛在会见全军装备工作会议代表时,就提出要切实搞好装备发展的“科学筹划和顶层设计”。2010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要更加重视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明确改革优先顺序和重点任务。在当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要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

“顶层设计”这一概念源自系统工程学,原本指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从系统全局和高端出发,对工程的各个层次、要素进行总体构想和战略设计。后来,人们把这一理念引入社会科学领域,意在强调规划设计要突出整体战略和理性思维。

从一定意义上说,改革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党中央提出重视改革的顶层设计,就是要求以战略思维和全局视野,对改革进行统筹考虑,明确改革的整体思路、重点任务、关键领域和先后顺序等,从而全面系统、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

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党中央强调要更加重视改革的顶层设计,有着深刻的现实背景:第一,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各方面的改革任务还很重,必须明确改革的时间表和优先顺序,使改革有序推进;第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推进政治、经济、社会等各领域的改革,必须整体配套、协调推进,制定总体规划,对改革的目标、方式和步骤进行顶层设计;第三,随着中国经济在全球地位的提高,我国国内改革也成为影响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因素,需要立足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新变化,统筹考虑国际国内的各种条件和因素。因此,“顶层设计”要求的提出,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的必然要求。(赵宇)

 

绿色发展

20113月,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确立了“十二五”期间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导向。“绿色发展”被明确写入国家发展规划并独立成篇,表明我国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纵观世界各国工业化发展历程,“绿色发展”的理念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对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带来的资源、环境、生态、气候变化等种种问题的质疑和反思,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在西方发达国家逐渐深入人心。“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概念纷纷提出并付诸实践。

2002年,联合国计划开发署发表《2002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让绿色发展成为一种选择》,阐述中国在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十字路口所面临的诸多挑战,并提出中国应当选择绿色发展之路,引发我国学者的热议。学者们普遍认为,所谓绿色发展,就是强调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统一与协调,即更加积极的、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就是要为后代多保存可持续发展需要的资源,保存绿色的生存空间;实现绿色发展,要求发展绿色低碳技术,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和循环经济,降低能耗和物耗,实现节能减排。

其实,我们党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一直高度重视保护环境,重视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党的十五大报告更是明确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进入新世纪后,我们党密切关注全球经济的绿色发展新趋势。十六大以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党中央相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等新的发展理念和战略举措。201067,胡锦涛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会上,对“绿色发展”的内涵作了明确阐述:“绿色发展,就是要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降低能耗和物耗,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相协调。”

2008年以来,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世界主要国家更加强调“绿色复苏”的理念,纷纷实施“绿色新政”,发展节能环保、绿色经济等产业,将此作为应对金融危机和抢占世界经济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抓手。在此背景下,国家“十二五”规划强调走绿色发展道路,更加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杨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