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研究生党支部是党在研究生中最基层的组织,是党的战斗堡垒。加强研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对提高高校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研究生群体的特点、指出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研究生;党支部建设;问题;对策
研究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做好研究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及研究生党组织的建设是高校党委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随着近年来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党员人数也不断增加。这对研究生党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针对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实际,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研究生党建工作的方法和途径,充分发挥研究生党员和党支部的先锋模范和战斗堡垒作用,成为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一、研究生群体特点分析
近年来,研究生党建工作越来越成为高校党建工作的重点,研究生党员的再教育问题日益严峻。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充分发挥研究生党员和党支部在大学建设和发展中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首先要从研究生党员这个特殊群体的特点入手研究。
(一)党员比例大,综合素质高
随着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党员的队伍也不断壮大,研究生中党员所占比例相对本科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以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为例,现在读研究生中,党员比例分别为:2013级42%,2012级57%,2011级74%。可见,绝大部分研究生在本科阶段不仅文化课学习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其政治思想素养也不甘人后。这为我们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党支部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组织基础。
(二)主观意识强,政治学习淡化
研究生党员经过本科阶段及研究生期间党组织的层层考察和培养,在思想道德、专业理论水平以及其他综合能力方面,都具备了良好的基础。他们的思想相对成熟,个性也更为独立。部分研究生党员自认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已经达到较高水准,无须进一步的学习和提高。他们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出现了党性原则不强,理想信念模糊、先锋模范意识淡薄等问题
(三)学习年限短,科研压力大
硕士研究生教育一个基本的特点就是学制短。南京财经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2.5年。研究生阶段时间虽短,其任务却较本科阶段更为繁重。期间,研究生不仅需要修完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学分,完成学位论文的写作,参加社会实践,还要从事科学研究,忙于论文发表及项目研究。科研及生活的双重压力让他们无暇顾及各类党支部活动甚至是一般的集体活动。
(四)学习生活分散,活动参与度低
研究生学习生活比较分散,除了第一年集中学习之外,之后的一年半时间多是自我支配为主。考证、实习、社会调研、撰写论文等不同的规划分散了研究生的集体学习与活动。尤其是长期在校外实习或被导师派驻公司的学生党员,对参与党支部活动的积极性普遍不高。而部分已经组建家庭,承担起家庭的义务和责任研究生,则完全游离于集体活动之外。研究生党员的集体观念淡化,集体参与意识减弱,党组织的组织作用也急剧削弱,不利于高校研究生党组织活动的定期开展。
二、研究生党支部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研究生党支部设置单一
党支部设置形式单一是目前支部建设中存在的较为突出的问题。研究生教育实施的是导师负责制,研究生在校期间联系最多的是自己的导师以及相同学科或课题组的同学。而现实工作中,高校的研究生党建工作仍然停留在对本科生党建工作的模仿,党支部的设置方式也参照本科生党支部——按照年级设置党支部。这种单一的设置方式忽略了研究生群体的相对独立分散的学习生活特点,无法进行有效的集中管理。其存在意义也仅在党员的发展工作上得到体现,党支部后期的活动或会议流于形式,党员出席率偏低,党建工作效率低下。实践证明,单一的党支部设置方式已不能满足所有研究生的需要。
(二)党支部活动缺乏吸引力
党支部的组织生活是党的生活的一部分,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联系、管理的一个重要渠道。目前的研究生党支部活动仍然停留在政治理论学习及对上级精神的简单传达上,没有将党的理论同当前社会热点、研究生的现实生活及心理需求紧密联系起来。活动形式单一老套,活动内容脱离实际都让研究生党员对组织生活很难产生兴趣并积极响应。而学校对研究生党建活动的经费拨款的不足也导致研究生党支部在开展组织生活时遭遇到活动场所及活动资金方面的困扰。种种问题导致研究生党建工作难以推动,支部活动频率降低。
(三)党支部制度建设滞后
党支部在研究生党员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发展,轻管理”的现象。研究生对党员发展制度以外的党建工作制度知之甚少。他们更多注重专业学习和业务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党建理论的学习和政治素养的提高。尽管专业技能熟练,政治信念却极为淡薄。研究生党支部开展支部工作也几乎照搬党章规定,没有针对研究生这个特殊群体的学习生活特点形成可操作性的工作制度。制度体系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研究生党建的有效开展。
(四)党员发展工作过于集中
我校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两年半。按照我校党员发展程序,学生从被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到发展对象一般要经历半年到一年时间的考察,从发展对象发展为预备党员还需要一年考察时间。此外,毕业年级在最后一个学期停止发展。研究生的短学制和党员发展的长周期使得硕士研究生的党员发展工作完全集中在第二学年的下学期。同一年级的研究生两年半在学期间,发展党员批次可能仅为一次。不仅如此,过于集中的发展也衍生出批量发展的问题。这种过于重程序不重实效的党员发展工作甚至导致部分优秀研究生在临毕业前仅因为考察期不到而错失在学校加入党组织的机会。
(五)导师作用不突出
传统观念认为,导师对研究生的管理,只限于学业指导和业务能力的培养,往往忽略了思想道德教育。事实上,大部分导师的确游离于研究生党建工作之外,很少参与和指导党建工作。也有个别导师不但不指导研究生党建工作,还错误的认为研究生党建工作会耽误其科研工作的顺利进程。研究生教育以导师负责制为主,研究生的导师大部分也是党员。如何充分发挥党员导师在研究生党建工作中的作用,把党员导师吸收到研究生党建工作中来,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才是研究生党建工作中需要研究的新的课题。
三、加强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对策
加强和改进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应依据研究生的群体特点而定。需要突出研究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其潜质,进而探究结合研究生群体特点的工作思路和对策。据此,应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科学设置研究生党支部
研究生党支部的设置方式可尝试横向党支部和纵向党支部二者结合的方式。横向党支部主要是以年级为单位设置党支部,是传统的文科院系采用的党支部设置方式。纵向党支部则以学科组或实验室为单位建立。此方式确保了支部中同学科的党员之间的充分了解和认识,保持了党支部班子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提升了研究生的集体意识,实现了党支部的传承性,突出了学科组导师在支部内的指导作用,从而实现以党建带科研,以科研促党建的良性局面。考虑到我院部分研究生在江苏省电子商务实验室从事科学研究,这种纵向党支部可以有效地促进了实验室党建工作的开展。这种纵横相交的设置模式不仅避免因党支部设置模式单一带来的种种问题,还增强党员之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创新研究生党支部活动方式
研究生党支部开展活动,不仅要遵循上级党委的要求,还要积极考虑到支部成员的思想特点和心理需求。在加强自身建设、创建优秀支部、构建和谐团队的前提下,广泛征求支部成员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努力创新思路和方法,丰富内容、创新形式,扩大宣传,提高组织活动的吸引力。同时,创新网络载体,推行电子党务和网络化管理,搭建支部学习交流的网络平台,以供研究生党员随时上网查询党务信息。针对研究生业余时间少,学习生活分散等的问题,还可充分利用网络开展党建工作。校内论坛、QQ群、微信等网络通讯方式都不失为高效的党支部联络方式。
(三)建立研究生党建的制度机制
加强制度建设,是改进研究生党建工作的重要举措,对于充分发挥研究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生党员比例高,人数多,分散性较强。研究生党员的管理难度较大。加之研究生党支部委员多由研究生同学担任,不仅缺少工作经验,流动性也较大。没有长期、稳定、全局的制度建设,就无法保证研究生党建工作的规范高效地开展。这方面的建设主要包括针对研究生党员的考核和激励机制以及针对党支部的量化考核制度。我们不仅要建立和完善研究生党支部工作制度、研究生党员发展流程制度、研究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制度、研究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制度,党员激励制度……还需建立针对研究生党员和研究生党支部的量化考核制度。这些制度一旦确立,就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
(四)提高党员发展效率
针对硕士研究生学制短的特点,党员发展工作过提倡早教育,早发现,早培养,尤其是做好外校学生进入本校过程中的培养衔接工作。多数研究生入学前都有稳定的学习和工作单位,其政治思想表现也有案可查。对在原单位已被列入入党积极分子并转入证明材料的,由新的党支部继续对其考察和培养。适当考虑对部分发展程序进行优化,对入党意愿较强、表现突出,条件成熟的研究生,可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提前进行政审、函调等工作,减少由于发展周期过长而导致研究生在校期间失去入党机会的情况。研究生党员发展工作的良好快速衔接,对提高党员发展效率和推进党支部建设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五)加大导师参与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力度
研究生导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影响是及其深远的。除了对学生的科研和学业进行指导之外,导师还要负担起研究生的政治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学校应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将研究生导师纳入党建工作中,明确研究生导师在党建工作中的具体责任。党支部保持与导师的密切联系,充分听取和尊重导师的意见。导师可以以担任党建辅导员或支部指导教师的形式,参与支部活动。条件允许,还可设立研究生支部指导教师专项津贴补助等多种措施,调动导师参与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和党支部活动的积极性,形成党建工作的合力。总之,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切实发挥研究生导师的引领示范作用,提高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玉楠.研究生党建工作中导师作用发挥问题研究[J].科技文汇,2011(8):18-19.
[2] 廖志丹,杨云良.共建模式在高校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工作中的实践与思考[J].黑河学刊,2012(7):85- 87.
[3] 武晓峰,于涵,王磊.基于研究生特点的党建工作体系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2):44-49.
[4] 袁渭锟.新形势下加强地方高校研究生党支部建设思考[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0(3):68-72.
[5] 郝亮,李敏,李芳,等.首体研究生党建工作现状调查与研究[J].党史博采,2010(2):9-10.
国际经贸学院 成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