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时政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重要性

 【摘要】:时事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成才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但教育大学生要牢固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而且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平台,长期以来,时事政策教育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分析大学生时政教育有效性低下的原因,提出把时政教育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教育过程中,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材。

【关键词】: 大学生 时政教育 重要性
 

一、时政教育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作为祖国建设的接班者,对社会时事政治的关注情况到底如何呢?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教学硬件设施的完善,大学生在学习之余把许多时间都花在网上刷微薄、人人,对时政一知半解他们或者根本不关心,不是一味死读书就是沉迷于网络世界,或者跟着自己的恋人唧唧我我,根据搜狐网的一份调查资料,大学生对时事的关注程度,男生高于女生,低年级高于高年级,能够坚持读报的同学们寥寥可数。在当今如此优越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下,很多大学生就这样过着悠闲的日子,上课逛街购物上网恋爱,因此,他们就没有更多的时间对当下时事有更深刻的思考,也就没有了个人独立的意识和强烈的历史责任感。

二、对当前时政教育的具体分析

1、获取时政信息的媒介选择过于单一

新闻媒体是大学生获得时政信息的主要途径,除了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这些传统的传播媒介以外,网络和手机短信也渐渐成为了大学生的主要信息传播媒介。应该说,在这样拥有众多信息获取手段的前提下,时政信息的获取是非常容易的,然而37%的大学生并未充分使用这些便利的工具了解自己的国家,了解当前的政治局势,其中的问题出在哪呢?

第一,大学校园内的传统信息传播媒介得不到灵活使用。从我国具体国情来看,时政信息发布最为广泛、权威的仍然以传统媒介(报纸、广播、电视)为主。可是由于经济因素与校园社区管理因素的影响,传统媒介就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第二,新兴媒体(网络、手机短信等)快捷的传播优势决定其报道时政信息“肤浅化”。时政信息从新闻定义来说属于深度报道的新闻题材,它需要信息发布方特别是新闻媒体对其进行相应的解读。然而,由于网络快速的传播特点,大部分时政信息的解读程度不深,即使受到很多大学生的关注,也只能被一扫而过。虽然借助网络大学生对时政信息的关注程度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在对信息的理解上仍停留在一个很低浅的层次

2、影响大学生关注时政信息的因素:

(1)年级因素。

年级越高的大学生对时政信息的关注程度越小。大一、大二的学生是关心时政的生力军,他们有时间,有热情去了解国家的一举一动;而到了大三以后,学习的压力成为减少大学生关心时政的主要原因。而大四的学生则面临着实习、找工作和感情问题,根本不愿意过多关注时政这方面的信息。

(2)性别因素。

由于长期的历史沉淀和传统观念的束缚,女生对时政并不感兴趣。即使是改革开放30周年后的今天,这样的情况仍在延续。女生对时政更多的是表面上的认识,但如果不是课程需要,绝不会有深层次的研究。而男生在这方面的情况就要好许多,对于时政的关注广度及深度都远远高于女生。

(3) 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决定着大学生对传播媒介的选择,大学校园里的新兴媒体的拥有需要学生拥有一定的资金,而传统媒介则因为上面提到的客观环境的限制,使得大学生在传播媒介资源的占有量上出现不均衡。这种不均衡性也直接导致大学生对时政信息拥有量的不均衡。

(4) 学科因素。

学科的差异性使得大学生对时政信息的关注程度也存在不一样。文科学生对时政信息的关注程度远远高于理工科学生。在同一学科内,实践性较强专业的学生高于理论性较强专业的学生。

(5)生源地和家庭情况等。

生源地的时政传播是否健全,时政关注的范围是否浓厚对大学生对时政的关注程度有很大影响。一般来说,生源地处在东南沿海地区的学生和来自西部偏远地区的学生由于所在地的差异,对时政的关注程度会相差很大。前者由于地区经济的优越性,无论在传播单位的资金投入和接受者的传播媒介配置上都会优于后者,所以生源地对大学生的时政关注度有一定影响。

(6)不同家庭的不同教育方式、家庭氛围也对大学生有一定的影响。

家庭里如果有成员时刻关注时政信息,那么大学生作为家庭的一份子也会受到影响。如果父母在教育子女时,着力于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那这些大学生的政治敏感度一定高于其他大学生。

3、结论

部分大学生对深化改革中出现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感到不安,对一些重大理论存在模糊认识,人生价值观呈现多样化发展特征道德知行存在反差等问题,但总的来看,大学生思想状况与变化,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相吻合,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社会印迹。

三、时政教育的重要性

虽然有一些大学生没有充分利用各种传播媒介了解时政信息,但是,总的来说,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求新意识较强,他们关注国内外大事,关心涉及国家根本利益民族尊严以及对国家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问题,尽管同学们入世不是很深,与社会接触的机会不是很多,对社会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的一面。看不得半点丑陋现象。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但是他们爱憎分明,对社会强烈的责任感还是让人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信心。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一切无不与国家命运关系密切,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整体风貌。为此,我们应该积极的引导越来越多的学生关注国内外大事,关心国家的命运走势。将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与形势,政策教育紧密结合。做到形势政策教育的目的性,通过与学生共同探讨热点问题,从而引导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

认识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的趋势,增强大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大学生对国际大事关注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大学生更加关注与现实生活和自身发展密切相关的具体问题,思想信念带有较强的实用主义色彩,因此,我们要逐步强化国际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国际大事,从而掌握正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更加理智的分析身边备受关注的事件。

时事政治教育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立场教育,培养学生政治素质的重要渠道,为此我们必须加强大学生政治工作,因势利导,在关键时期和特殊水平下,积极开展能吸引青年学生注意的活动,贯彻大学生的理性爱国的观念,把拳拳爱国主义之心转化为树立远大理想,并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之中的活动力。

五、如何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关注时政的力度和广度。

1、对大学生而言,对时事政治的全面了解不单单有助于我们扩展自己的知识阅历,还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实际点说,有助于我们的就业和生活。通过对国家出台的各种政策的了解,我们能够正确地熟知就业方向以及各方面人才所需。我们只有关注时事政治,直面社会、参与社会、融入社会,思想的火花只有在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中产生,在与社会的接触过程中得以深化、提高。

2学校应加强对传统媒介的使用程度。不管新兴媒体如何发展,传统媒体权威的宣传效果在一段时间内仍然会发挥很大作用。要充分利用传统媒介的权威力,通过校园广播、电子屏幕、粘贴海报、橱窗报纸对时政信息进行传播。

3、提高学生对时政信息的深度挖掘。时政信息与其他社会信息的最大区别就是其深度。通过各种方式,比如开展学生之间的辩论、演讲,各种时政分析征文等。改变传统一味由老师传播对时政的分析真正地将学生纳入对时政分析。

六、期望

人是社会动物,任何人都不能脱离他所在的社会而单独存在。当代大学生生活在这个空间距离日益缩小,已演变成为一个地球村的世界就更加应该关注时事政治,关注实时动态,做一个关注时事的有心人,睁眼看世界,而不要做只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当代大学生要依靠广阔的眼界和丰富的见识来充实自己,提升能力。同时,有理想有抱负的大学生,一定是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国家和世界的,因为关注时事,关注祖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动态,就是爱国的一个表现。所以,当代大学生应该从自己做起,时时关注时事政治,这样既能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又能了解社会,更好的生活,也可以为以后进入社会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陈东英;;时政教育共同体——创新形势与政策课的现实路径[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年07期
2、张维山,黄秀华;对时政教育的认识与实践[J];濮阳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3、耿相魁;;当代大学生的参政意识及引导路径[J];福州党校学报;2011年02期
4、章燕丽;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维度[D];安徽大学;2011年
5、李智;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现状及政治冷漠的原因与危害[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年04期
6、袁维新;;浅谈广西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J];东方企业文化;2012年13期

 

营销与物流管理学院 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