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数学学院学生就业意向与择业困惑研究报告

摘要:近年来,迫于社会普遍就业压力、数学专业的就业面限制和转专业形成的人才流失的情况,应用数学学院的就业形势面临严峻挑战。在这一背景下针对应用数学学院学生就业意向和择业困惑展开的此次调研是非常必要且及时的。此次调研主要是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数据,利用数理统计的数据分析方法,遵循数据信息的利用原则,分析数据并对所得结果给出合理、直观的解释,力求理清毕业班同学的就业思想脉络。为下一步院系就业指导和职业发展工作的展开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就业    择业    创业

 

调查样本基本情况说明

此次调研面向应用数学学院2014届全体毕业生,共涉及42人,其中男生23人,女生19人,男女比例约为11.21。调查采取整体抽样的方式,共发放问卷42份,回收问卷40份。其中,男生21份,女生19份。

数据处理说明:运用统计软件处理。对于回收问卷中的缺失数据的处理是采用众数填充的方式。

 

一、就业意愿

1.毕业打算

    由收集的数据制表如下:

                             毕业打算频率表

变量值

 

百分比

先找份工作,再从长计议

14

35.00000

找到满意工作,否则不就业

6

15.00000

考研

13

32.50000

考公务员

0

0

出国留学

2

5.00000

自主创业

1

2.50000

其他

4

10.00000

总计

40

100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当前的就业压力下,占比(35%)最大的的毕业生选择了“先就业,后择业”的职业发展思路。这是针对社会就业状况的务实打算,说明同学们不再对择业盲目自信,愿意先就业,在从业的过程中发掘自身潜力,进而实现更高发展。还有占比37.5%的同学选择考研或出国深造,且大多改向其他专业发展。虽然,这部分体现了同学们对数学专业的就业信心不足,但也说明同学们通过我院的模块化教学方式,打开了思路,意识到数学的基础性和工具性作用,在学好数学的基础上朝更加广阔的学科方向发展。

对于分别占6%4%2.5%的选择其他三种毕业打算的同学,学校及各学院应注重引导。对于“不满意便不就业”的思想应在了解具体情况的基础上选择支持或更正。让学生了解就业现状,协助学生完成自身定位与评估,使其做出符合自己实际的毕业打算。对于自主创业的学生,应给予必要支持,同时也使其了解创业风险。对于去向未定的学生,要引导其进行择业思考,多向他们展示择业前景,激发其择业兴趣。

 

2.理想单位

     通过对毕业生的毕业打算的分析,我们看到了14届毕业生对择业道路的选择,下面将针对各条道路上将遇到的具体问题展开分析。

                                

 

                                  理想单位频率表

变量值

 

百分比

国家机关

6

15.00000

学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

11

27.50000

国有企业

11

27.50000

三资企业

5

12.50000

民营(私营)企业

3

7.50000

其他

4

10.00000

总计

40

100

从表中可以看出,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为70%同学的理想单位,这一选择所体现的是毕业生最渴望的归宿。但是,现实是近年来这三种单位的竞争都非常激烈,只能满足少数人的需要。而且,要防止给同学们灌输追求安逸的观念,让他们认为进入这些单位就可以“高枕无忧,安享晚年”。这种想法不利于同学们的成长,对整个社会的发展都会留下严重病根。学校及学院应制定相应对策,引导同学们分散就业。

 

3.职业期望

    毕业生的职业选择的频率分布如下表:

                                   从事职业频率表

变量值

 

百分比

机关干部

1

2.50000

科研、技术人员

6

15.00000

企业管理人员

18

45.00000

教师

5

12.50000

自由职业

7

17.50000

其他

3

7.50000

总计

40

100

从表中可以看出,占比(45%)最大的毕业生选择了企业管理人员这一职位。但是,这一职位对于一名刚走出大学校园的大学生几乎是不可能得到的。企业管理职位需要复杂的社会工作经验和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这对于毫无工作经验的毕业生是很难胜任的,但是可以作为一个长期目标。因此,应该及早引导这45%的同学做出合乎实际的职业选择判断。

占比27.5%的同学选择了科研、技术和教育相关职位,这是对于数学专业学生较为合理的选择。另外,占比17.5%的毕业生选择了自由职业。对于这部分学生,应在使其了解相应风险的基础上给予必要知道。

 

4.薪资下限

                                     薪资下限频率表

变量值

 

百分比

1501-2500

2

5.00000

2501-3000

18

45.00000

3001-4000

11

27.50000

4000-5000

2

5.00000

5000以上

7

17.50000

总计

40

100

从表中看出,占比(72.5%)的同学选择的薪资下限是2501-4000元,基本符合社会现状。对于薪资的要求体现了对于个人价值的评估值,只要学生能高争正确的评价自己和评估社会,社会就会给予其劳动应有价值。

 

5.对影响单位选择各因素的重视程度

                  对影响单位选择的各因素的重视程度         

因素

程度

非常重视

比较重视

不太重视

无所谓

人数

占比

人数

占比

人数

占比

人数

占比

地理位置

6

15%

22

55%

11

27.5%

1

2.5%

单位性质

3

7.5%

25

62.5%

11

27.5%

1

2.5%

社会地位

4

10%

22

55%

13

32.5%

1

2.5%

薪资福利

14

35%

22

55%

2

5%

2

5%

发展空间

26

65%

14

35%

0

0

0

0

专业对口

3

7.5%

5

12.5%

22

55%

10

25%

工作强度

3

7.5%

24

60%

11

27.5%

2

5%

工作稳定

15

37.5%

15

37.5%

9

22.5%

1

2.5%

工作自由

8

20%

20

50%

12

30%

0

0

人际关系

6

15%

27

67.5%

7

17.5

0

0

符合性格、兴趣

13

32.5%

21

52.5%

5

12.5%

1

2.5%

从占比分布看,毕业生非常重视的因素中,居前三位的是发展空间(65%)、工作稳定(37.5%)和薪资福利(35%)。比较重视的因素中居前三位的是人际关系(67.5%)、单位性质(62.5%)和工作强度(60%)。从这两项的占比分布情况看,发展空间、工作稳定、薪资福利、单位性质和工作强度这些都与前四个问题的分析契合。并且,还可以看到同学在稳定的工作,良好的待遇,较低的工作强度和较大的发展空间不能兼得的情况下首选发展空间因素,是正确择业观与发展观的体现。在从业中成长,不断考量自己的能力,是大方向,也是学院该再次强调、引导的方向。

毕业生不太重视的因素中,居前三位的分别是专业对口(55%)、社会地位(32.5%)和工作自由(30%)。“无所谓”的因素中,居首位的仍是专业对口(25%)。这是与毕业打算的分析结果,即“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一致的。

 

二、就业观念及准备

1.就业信息获取途径

                                      获信息途径频率表

变量值

 

百分比

亲戚、朋友或熟人介绍

28

19.04762

报纸或互联网等媒体招聘广告

32

21.76871

本校就业网上招聘信息

20

13.60544

院系里的招聘信息

14

9.52381

本校校园招聘会

25

17.00680

校外招聘会

25

17.00680

其他

3

2.04082

总计

147

100

从统计数据看出,报纸、网媒、亲戚、熟人等信息获取途径的占比均在20%左右,但是院系的招聘信息的影响力却很低,仅有9%。而院系跟同学的接触又最直接,因此,要着重加强院系在求职信息提供上的作用,多提供跟本专业学生发展最相关的就业信息。

 

2.利于求职物质准备

                                     物质准备频率表

变量值

 

百分比

购买或添加面试服装

35

35.35354

添置高档手机

4

4.04040

特意购买电脑

2

2.02020

购买有关求职书籍

30

30.30303

购买上网卡

4

4.04040

添置化妆品

12

12.12121

送礼买人情

12

12.12121

总计

99

100

从表中可以看出,其中有两项被同学们特别看重,分别是购买面试服装(35.35%)和购买求职书籍(30.30%)。还有两项次之,分别添置化妆品(12.12%)和送礼买人情(12.12%)。其中三项涉及职场气质的塑造和求职前知识充电。毕业生对“送礼买人情”这一项的重视,体现了毕业生开始注意在负责的社会环境中人情关系的重要性。这可以帮助毕业生快速的适应社会,但是决不可矫枉过正,并破坏社会风气。

 

3.工作花销去向

                                   寻工花费频率表

变量值

 

百分比

800元或以下

6

16.21622

801-1200

14

37.83784

1201-1500

4

10.81081

1500元以上

13

35.13514

总计

37

100

关于花费多少,只要符合自己的现实状况和家境状况均可。如何引导同学们提高此项花费的效用是关键。

 

4.单位所重视的素质

                                     注重的素质频率表

变量值

 

百分比

专业理论知识

15

7.93651

动手实践能力

28

14.81481

人际沟通能力

35

18.51852

管理能力

24

12.69841

创新能力

26

13.75661

团队意识

27

14.28571

个人品质

34

17.98942

总计

189

100

 

从此表看出,除了专业理论知识外,其他因素的支持率都在15%左右。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数学专业学生对自己所学知识的用途感到迷茫,对其适用性还不明确。这与本专业学生的学习现状是吻合的。对数学理论重要性与实用性的阐释应在今后的工作中着重体现,注重与生产、生活应用的结合。  

 

5.单位所重视的品质

                                      注重的品质频率表

变量值

 

百分比

勇于创新

27

15.60694

诚实、责任心强

35

20.23121

合作意识

33

19.07514

乐于参与竞争

25

14.45087

吃苦耐劳

31

17.91908

勇于奉献

21

12.13873

其他

1

0.57803

总计

173

100

从表中可以看出,支持率较高的品质有诚实、责任心强(20.23%)和合作意识(19%)。其他的支持率都在15%左右。从整体看,各种品质的支持率都比较低。这表明,同学们心中对哪种品质能受到企业的重视没有大成一致共识。学校以及学院应该这方面的引导工作,因为这关乎下一代的社会责任意识。

 

6.预计择业遇到的问题

                                 存在的问题频率表

              变量值

 

百分比

专业不对口或专业面太窄

26

17.93103

综合素质不高

19

13.10345

缺乏实践经验

36

24.82759

缺乏社会关系

25

17.24138

信息严重不足

13

8.96552

户口难解决

8

5.51724

性别歧视

9

6.20690

地域歧视

9

6.20690

总计

145

100

    从表中可以看出,前四项是毕业生认为较欠缺的部分,这几项归结为一个方面就是综合素质。由于专业性质限制,我院针对数学专业学生提供的实习机会较少,相比与其他专业学生,本专业容易在与社会初次接触时对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否适合用人单位的要求产生怀疑。针对这点,我院应适当为本专业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切实重视学生的假期时间活动。

 

三、对我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了解与看法

    本部分是在前两部分对毕业生就业意愿和就业观念、准备有了充分了解后,对我校开展的相应课程及各院的就业指导工作的反思。学校及各学院的协助毕业生就业的工作要务实又要能形成长远的制度措施。

1.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的效果

 

                                   就业指导效果频率表

变量值

 

百分比

很大帮助

1

2.50000

比较有帮助

20

50.00000

没有帮助

10

25.00000

无所谓

9

22.50000

总计

40

100

从表中可以看出,有52.5%的同学对我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的成效予以肯定。另有47.5%的同学认为此课程对就业无帮助。这表明该课程的内容或形式的存在较大问题。切记形式化。

 

2.从职业发展与就业课及相关讲座中的收获

                                   什么频率表

变量值

 

百分比

就业观念的引导

14

12.38938

就业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

19

16.81416

求职技巧

29

25.66372

简历制作

24

21.23894

模拟面试

19

16.81416

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和设计

8

7.07965

总计

113

100

从表中可以看出,分别占25.66%21.24%的毕业生选择了求职技巧和简历制作,还有16.81%的同学选择了模拟面试。这说明毕业生迫切需要的是求职中面临的具体问题方面的指导。相关概念或思想方面的东西,应该早些开展,放在毕业班进行很难解毕业生的燃眉之急。

 

3.对我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建议

 

                                 待加强的工作频率表

变量值

 

百分比

宣布和解释国家有关毕业生就业的方针政策

12

9.52381

收集、整理并公布有关人才需求的信息

29

23.01587

向社会公布毕业生的有关情况和信息

7

5.55556

毕业生就业市场分析

16

12.69841

学生就业意向的调查

4

3.17460

针对毕业生就业的个体咨询

10

7.93651

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和讲座

11

8.73016

就业基地建设

14

11.11111

校园招聘会

22

17.46032

其他

1

0.79365

总计

126

100

从表中可以看出,占比最大的是收集、整理并公布有关人才需求的信息,其次是校园招聘会。这两者本应是学校和院系的工作强项,却成为问题最严重的两个方面。同时,此次调查也为就业指导工作带来新启示。宣布和解释国家有关毕业生就业的方针、就业基地建设以及毕业生就业市场分析作为顺应时代和毕业生需求的新方向正逐步走上主流舞台。

 

四、结论

从上述结果看出,学校和学院下一步的建设重点应放在继续加强像就业信息发布和定期举办校园招聘会这些传统基础性工作上,辅以顺应国家指导方针的就业基地建设,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能落到实处。同时,要加快推进毕业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增强其主动性,树立其为自己的人生,为自己的家庭负责的意识。引导毕业生“树梦想,正观念,抓机会”,同时学校及学院又能提供切实的机会,才能真正做好我校就业工作。

 

参考文献:

[1]孙天祥:《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读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96-106页。

[2]Mycos研究院:《大学生求职决胜宝典》,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32-134页。

[3]陈敏:《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43-261页。

[4]肖建中:《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52-54

应用数学学院  刘喜鹏